請問老師,你為什麼要不斷探索並學習新事物呢?
最近有個廣告打中我,就是經理人推出的「激增十倍工作效率的 AI 工作流」。廣告影片中有個段落特別有意思,就是將解決問題拆解為 3 個步驟:
- 識別任務目標。
- 解構工作方法。
- 導入合適 AI 工具。
這個步驟兼具思維模型與 AI 工具的綜合應用,也導入高效能的工作流程,有望提升我們工作的效率。
為什麼持續學習、提高效率很重要?
很多人常問我:「為什麼要不斷探索並學習新事物呢?」對我來說,平常錢花在 Netflix 或 Spotify 訂閱等娛樂上,但同時也會撥一些資源投資自己持續學習。因為學習能帶來複利效應。每一點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最終都能在未來發揮出超乎預期的效果。
多掌握一項新技能,就是多一份生存的力量。當你懂得越多,越能從不同領域中找出共通法則,當某個產業短期低迷時,其他領域可能正在蓬勃發展,當我們擁有跨領域的技能,就不容易受到單一市場不景氣的影響。
身為獨立財務顧問,我們雖然能超然地分析市場上的各種理財產品,但缺乏大公司的行政支援,很多事都必須親力親為——從整理客戶資料到精準溝通,再到持續學習與自我成長。如果我們能透過學習新工具、尤其是 AI 技術來優化工作流程,這將大幅提升效率。
此外,持續學習能讓客戶看到我們不斷成長。有時候,客戶之所以不把資金交給我們管理,並非因為信任不足,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究竟能幫到什麼忙」。他們或許不知道,我們不僅擅長退休規劃與保險分析,還涉獵台股、美股、基金、選擇權、指數型商品、稅務、傳承、第二護照、海外置產與加密貨幣等。我們對加密貨幣的了解,不僅限於投資,還能分辨其金流的透明度,這種「冷知識」在面對重大事件時特別有用。
因此,持續學習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心態,更是我們應對快速變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AI 工作流的三個步驟,效率從何而來?
這三個步驟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是因為它們能夠高效解決問題。在過去回應同學的無數問題時,我也不知不覺地運用了這套方法:
- 識別任務目標。
- 解構工作方法。
- 導入合適 AI 工具。
步驟 1:識別任務目標
只有當目標明確時,才能制定合理的計劃,這是一個「以終為始」的好習慣。例如,除了正式課程外,由於每個人的財務問題和家庭關係各不相同,我也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
有時人們面臨的是困擾了十多年的複雜問題,需要旁人從更高的視角來協助分析;有時,他們只是想找個人聊聊、抒發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準確識別當下的任務目標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只是想閒聊,而我卻一本正經地開始分析財務問題,未免顯得不合適;而如果有真實問題需要解決,而我卻在閒聊,則會顯得不夠專業。
有時,各種不同問題間的界線可能相當模糊。一個問題背後可能有多種成因。例如,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長期吃宵夜導致血糖紊亂,進而引發肥胖這個「問題」。然而,未能清晰的識別目標和根本原因,試圖用劇烈運動來減重不僅偏離焦點,還可能因過度運動而造成傷害。
因此,無論財務健檢、工作任務、生活議題或是學習成長,準確識別目標是高效工作的關鍵第一步。總不能明明原因是熱量超標,卻在網路搜尋運動減重與減肥藥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如何善用主動積極心態?用7個習慣建立投資好心態》
步驟 2:解構工作方法
有時,問題看似複雜,但我們可以將其套入成功的工作流程或思維模型中,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例如樹狀圖、魚骨圖、SWOT 分析等,都是很實用的工具。每多學習掌握一個工具,就多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近期我學習了「紙一張:閱讀筆記法」,並將其應用到溝通流程中,分為五步驟:
- Q:提出一個問題或一個議題。例如,為什麼在 AI 普及的時代中,「學習」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 A:給出結論。例如,因為 AI 能強化我們的學習能力。懂得利用 AI 學習的人,將比以往更省力、有趣且高效率。
- Why:解釋原因。例如,說明為何這個議題很重要或探討問題背後的成因。
- What:用案例說明。例如,列出與學習相關的AI 工具及其特色。
- How:如何解決問題。例如說明如何下指令,讓 AI 更明確理解我們想解決的問題。
步驟 3:導入合適 AI 工具
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也千差萬別,即使我們再怎麼努力學習,我們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事物的細節。
我教過近 2000 名學生,群組中的財務問題五花八門,有時我也無法完全理解背後的投資心態。
比如,有些人願意冒極大的風險進行無本投資,這背後的心態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 AI 來深入分析與學習,幫助我們探索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決策邏輯和行為動機。
AI 工具能快速分析大量資料,找出隱藏的模式與趨勢,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個別情境中的複雜問題。
因此,導入合適的 AI 工具,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提升我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效率,從而應對各種複雜情境。
如何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學生常說我回答問題時總是非常有耐心,無論是基礎觀念還是反覆出現的問題,我的口吻總是保持一致。幫助更多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率,是我最初的目標,因此我抱著「把自己當人工智慧語音客服」的心態,耐心回應每一個問題。如今,真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AI,也加入了這個過程。

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向 AI 求助可以拓寬思路,甚至幫助我們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做」。例如,從 FB 社團「當沖勒戒所」的很多案例中,我們了解到,有些投資者對當沖極度著迷,無法自拔,甚至伴侶如何勸阻都無效。過度使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策略,往往導致資產嚴重虧損,甚至引發家庭破裂。
此時,我們可以借助 AI,分析這些投資者的心態,並學習如何幫助他們擺脫當沖的惡性循環,一個困擾家庭十多年的問題,或許就能得到解決。
總結
學習能帶來複利效應,多掌握一項技能,就多一份生存的力量,多學會一種有效的工作流程,就能提升效率。尤其使用 AI 工具時,它能幫助我們理解不同背景下的問題,例如,當面對看似無法理解的投資心態時,透過AI 的協助分析,並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