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要怎麼確保投資常常是獲利的呢?
想在投資常勝,就要能接受偶爾輸一下。
以投資心理來看,大致分為三種投資人:
- 想要一直贏:這類人只要有賺錢就好,寧願賺少也不要虧。他們個性保守,對學習的意願比較低,是定存、債券或保險的忠實支持者。有這種投資心理的人我們稱之為「保守嬸」。
- 接受常常輸,偶爾贏回來:這類人對預測市場有很高的熱情,認為可以透過技術分析或各種情報來預測未來,喜歡在市場殺進殺出,享受低買高賣的快感。他們傾向買個股、期貨、外匯或選擇權,有這種投資心理的人我們稱為「當沖伯」。
- 常常贏,偶爾輸:這類人有耐心,可以接受短期波動,注重長期複利。他們對市場保持樂觀,不希望被波動影響心情和生活,會選擇一些優質的ETF。有這種投資心理的人我們統稱為「悠閒哥」。
「想要一直贏」的投資心理
如果我們在投資相關的講座或課程中見到「保守嬸」,那要給他們拍拍手,因為我們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為什麼呢?因為「保守嬸」長年有這些投資心理:
- 相信老一輩的教導
- 銀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 對新事物常常持保留態度
- 保本最重要,本金不能少
- 喜歡定存和債券,賺少沒關係,日子安穩就好
- 大部分的投資都很危險
- 手頭一定要有現金
這使得「保守嬸」比較難跨出嶄新的一步,並且難以透過學習新知來挑戰上一代的觀念。當老一輩說買房好、定存好,他們就會認為買房好、定存好,「保守嬸」很聽從長輩的建議。
比較可惜的是,「保守嬸」這樣保守的投資心理,使他們在投資上:
- 容易把大筆資金卡在難以周轉的地方,例如房子、定存、保險
- 容易受到通膨的影響,導致不賺不賠
- 機會成本較高,失去累積財富的機會
- 當市場大跌時(例如債券)會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原因為何
- 缺乏應變環境的策略
我和公司同仁的客戶中也不乏這樣的保守人士,我的邏輯是這樣的:
孝而不順,長輩的建議無法為我們的人生或財務負責。
「接受常常輸,偶爾贏回來」的投資心理
我們很容易在一般的投資課程或讀書會中見到這類「當沖伯」,或是在新聞畫面常看到老人家盯著螢幕上各種股票的帳跌數字。
「當沖伯」很可能有這類投資心理:
- 很勤勞,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傾向冒險,喜歡挑戰,一個皮箱可以走天下
- 認為自己有能力挑戰大盤,喜歡預測市場
- 重視短期收益,有價差就會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 最好是短期內可以獲得高利益,開槓桿也沒關係
- 傾向當沖和波段,承受風險也沒關係,最後賺回來就好
- 相信「低買高賣」是賺錢的公式
「當沖伯」會這麼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台灣人早期都是「貿易思維」,習慣低買高賣,所以投資心理傾向「低買高賣」,學投資也是專看各種紅綠K線、交叉曲線及很多複雜的藍圖。
這種貿易式的投資心理,使得「當沖伯」容易有這些投資成績:
- 必須在特定時段花時間盯盤
- 容易損失大量交易手續費
- 無法累積複利
- 容易被各種消息、新聞、指標、流言蜚語影響心情
- 容易被大盤割韭菜
- 交易次數越多,越容易在某次交易中血本無歸
為什麼容易血本無歸呢?詳情在《99%勝率也沒用?看盤交易460次的結局》有計算。
「常常贏,偶爾輸」的投資心理
這類人在台灣比較少見,很且通常是巴菲特或達里奧的支持者(我是兩者混合)。
「悠閒哥」比較少見的原因,或許就如巴菲特所說的:
像我們這種人的投資心理大致是這樣的:
- 看長不看短,可接受短期波動
- 重視生活與獲利的平衡
- 重視心理建設
- 認為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 對大盤保持敬畏,抱著「打不過就加入它」的心態
- 遠離市場,喜歡優質的ETF
- 較有耐心,相信複利的威力
因為仰賴ETF、大盤和複利的威力,「悠閒哥」大致可以交出這樣的投資成績單:
- 開始的前幾年年幾乎看不出什麼成績
- 會承受損失,但不多,也容易漲回來
- 對預測市場興趣缺缺,知道也要努力讓自己不知道
- 相較於關注新聞,更關注於自己平衡的生活
- 10年後可以超越所有投資流派,而且越賺越多,形成正循環
也因為「悠閒哥」較容易保有自己的生活,很難在一些技術分析類的講座上看到我們。
也或許是同溫層效應,相較於「貿易式」的投資方式,這種「常常贏,偶爾輸」的投資心理在台灣並不普及,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比爾‧蓋茲有句名言很值得學習:
總結
想確保投資常常獲利,就要忍受短期波動,並且透過時間來累積複利。
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投資心理,保持耐心,看長不看短,相信股市波動指是正常現象,就能透過優質的ETF逐步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