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投資不要預測市場?

想在長期投資中確保獲利,除了搭配有效的投資組合之外,如果有什麼關鍵,那就是不要預測市場。

為何不要預測市場?因為如果想靠預測市場獲利的人,通常會有這些盲點:

  • 事件本身無法預測:週期、時間點、長短。
  • 政府的反應和決策無法預測。
  • 股市、債市的反應無法預測。
  • 公司本身的反應無法預測。
  • 消息來源為第三手,且難以判別真偽。
  • 無論成敗都會損失手續費。
  • 看別人預測市場很容易,結果自己失敗機率極高。

預測市場的盲點1:事件本身無法預測

市場的波動往往是由各種事件引起的,例如經濟數據、政策變化、天災人禍等。這些事件的發生往往是不可預測的,因此也無法預測它們對市場的影響。

同時,事件的內容無法預測,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週期、長短更難以預測。例如:

  • 瘟疫、戰爭。
  • 微軟收購暴雪案。
  • 幣安遭到美國司法部調查。
  • 馬斯克收購推特案。
  • 聯準會升息。
  • 拜習會。

拿聯準會近期為了對抗通膨而升息為例,通膨會是暫時的還是長期?要不要升息?會升到什麼時候?會升幾次?會升多少幅度?……這些都是未知的,因為通膨無法預測。

預測市場的盲點2:政府的反應和決策無法預測

事件會衍生一連串骨牌效應,但是各國的政府有什麼反應、會做出什麼決策,也是無法預測的。

例如,聯準會連續升息,我們預期政府也會升息,至少實質利率要到正值,但基於許多原因,實質利率依舊為負值。

由於政府在面對各種事件時的反應和制定政策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使變化難以提前預測,同時政策的變化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預測市場的盲點3:市場的反應無法預測

無論是事件引發、還是政策引發,市場的反應都無法預測,它的情緒變幻莫測。

在股市、債市或幣圈,投資者可能因恐懼、貪婪或其他情緒而做出非理性的決定,這些後續行為也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就好像混沌理論一樣詭譎難辨,一個變因會衍生出無窮變數。

例如,以哈衝突發生後,許多人以為股市會大跌,結果反而持續往上,看不到任何受到影響的跡象。因此,想靠預測市場在投資上獲利,失敗機率極高。

延伸閱讀:《你也是反指標嗎?不預測市場反而賺更多》

預測市場的盲點4:公司的決策難以預測

當事件發生後,各家公司高層會做出什麼反應也是難以預測。

變化莫測的微軟收購案

2022年至2023年間,微軟收購案消息傳出,時任動視暴雪總裁的鮑比·考提克(Bobby Kotick)疑似為了拉抬收購價格,向中國網易代理商索要不平等條件。

這使得網易拒絕繼續代理暴雪的遊戲,導致暴雪直接失去中國市場,讓微軟很不愉快;同時微軟正面臨各國司法部反壟斷法調查。

正當大家都以為收購案會告吹時,沒想到收購案無預警通過了,創下遊戲史上最大金額收購紀錄,金額達 750 億美金。

拜習會前後,大公司的反應無法預測

拜習會舉辦前,11月上旬,蓋洛普(Gallup)與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先後撤出中國

拜習會當晚的商務晚餐上,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執行長蘇世民與習近平同桌後,有意出售在中投資 100 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同時謠傳馬雲大幅拋售阿里巴巴持股,使當日阿里巴巴股價大跌 10%,美股下跌 9.14%。

預測市場的盲點5:消息來源真假難辨

對於小資族來說,我們很多消息來自於新聞,資訊本身是不對稱的。

這些外部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證,且經由媒體等第三方渠道傳播,容易受到主觀解讀、失實報導、政治立場等影響,使得預測市場更加複雜。

想靠不保證真偽、不一定客觀、不即時的不對稱資訊來獲利,終究會比大戶慢了好幾步。

延伸閱讀:《成為投資高手有捷徑嗎?讓自己成為管理風險的專家》

預測市場的盲點6:成功預測市場,然後呢?

就算預測市場成功了,也不一定就能保證獲利。

以短期交易來說,若每次交易有 1% 的機率賠光,根據演算,就算 99% 的勝率,在第 460 次交易時,所有的獲利都會血本無關。

同時,每次交易都會付出手續費,長期交易下來本金會直接消失。

也就是說,預測市場成功與否,與投資績效無關。

延伸閱讀:《99%勝率也沒用?看盤交易460次的結局》

預測市場的盲點7:成功預測市場的人多為倖存者偏差

綠角的文章《無用又無聊的預測》寫道:

對許多金融從事人員來說,能事先預測市場走向的人,才是專家、才有專長。於是他們致力於此,整天都在猜市場走向。

的確,成功預測市場的人被稱為先知、預言家、少年股神、投資高手;失敗的人呢?我們完全看不到,因為沒有人對失敗的案例有興趣。

如果我們在廣告或新聞上看到某人預測市場成功,老實說那都是「倖存者偏差」:只有極少數成功預測市場的事件會被大肆宣揚,更多的是失敗的例子。

巴菲特說:

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真有少年股神?如何在投資避免倖存者偏差》

總結

預設市場是一種毒藥。想在投資上獲得成功,就應該把預測市場的想法束之高閣,永遠不要碰它。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