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交易並非萬靈丹:從LTCM的崩盤看程式交易的局限性

程式交易看似可以幫助投資者遠離人性弱點,但它並非通往財富的捷徑。

程式交易,也稱自動化交易,指的是在程式中寫入預先設定好的條件與規則來買進或賣出證券,近年來成為熱門投資方式。

由於程式交易靠程式執行,有著全自動(或半自動)、紀律嚴謹、精準度高等優點,許多人相信它可以避免人為錯誤,帶來穩定獲利。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程式交易並非萬靈丹。

本文將以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崩盤為例,探討程式交易的局限性,並提醒投資者如何避免交易致富的迷思。

程式交易為何不可行?

程式交易的基礎是將交易策略寫入程式,讓電腦自動執行。這種方式看似可以排除人性弱點,精準執行策略,但實際上,程式交易是基於過去的數據和經驗來制定策略,其有效性高度依賴於數據和模型的準確性,以及市場環境的穩定性。

然而,過去不等於未來,市場瞬息萬變,過去的模式不一定適用於未來。

無法預期的突發事件是程式交易無法預測的。一旦遇到模型中未曾考慮的情況,程式就可能失靈,甚至加劇虧損。

程式交易的警示:LTCM 崩盤案例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英語: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P.,縮寫為 LTCM)由一群金融精英創立,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深信可以利用複雜的模型和交易策略戰勝市場。 初期,LTCM 的交易策略確實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年化報酬率超過 40%。然而,1998 年俄羅斯政府公債違約事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這是 LTCM 的交易模型未曾預料到的情況。

由於模型失靈,LTCM 的程式交易無法做出正確的應變,導致其高槓桿投資組合(25 倍)迅速崩盤。最終,LTCM 損失慘重,需要聯準會介入才避免了金融風暴。

如何避免交易致富迷思?

LTCM 的崩盤給所有相信程式交易可以穩定獲利的投資者一個重要的教訓:

  • 即便再厲害的交易模型、再卓越的交易團隊,也無法應對變化莫測的市場。
  • 程式交易撇除人性弱點,但並非完美無缺。 它只是工具,而非預測未來的魔法。
  • 風險管理至關重要。高倍數槓桿帶來短期的輝煌,也會在瞬間帶來毀滅。
  • 市場瞬息萬變,持續學習才能生存。投資者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新投資觀念,才能適應市場變化。

總結

程式交易看似可以幫助投資者遠離人性弱點,但它並非通往財富的捷徑,也無法應對每個市場變化。 投資者應該理解程式交易的侷限性,避免盲目跟風。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