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購入澳幣類股野村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年化報酬率與預期差距不小……?

前陣子在「強基金」論壇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貼文,覺得裡頭有些細微的投資觀念可以拿出來探討。

就個人來看,這位網友的目標很明確,可是他買錯了標的。哪些投資觀念搞錯了?讓我們梳理一下思路。

  • 目的:避險。
  • 目標:對抗通膨。
  • 工具:用澳幣計價的美國債券基金?

為什麼買澳幣計價的美國基金?

投資就是學習如何把錢放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這位網友買這檔「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TD澳幣類股)」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著眼於全球地緣風險即產業鏈去風險導致的通膨危機,可是績效不如預期。

就個人看來,他至少搞錯 3 個投資觀念。

哪些投資觀念搞錯了?

1. 避險的目的

  • 明確的避險定義:在選擇避險工具時,需明確了解要避的風險是什麼。是地緣政治風險、通膨風險,還是匯率風險?不同的避險目標,要用不同的工具。
  • 基金透明度低:如果用基金來當工具,持股、組合和操作策略往往不如 ETF 等其他投資工具透明,既不是良好的投資標的,也不是良好的避險工具。
  • 常見的避險工具:黃金和穩定幣(如USDT、USDC)通常是更為透明且有效的避險工具。黃金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抗通膨和保值的資產,而穩定幣可以提供穩定的價值存儲。如果要規避傳統股市會產生的各類風險,黃金、穩定幣,甚至加密貨幣,都比基金來得好。

2. 避險目標是通膨

  • 抗通膨手段:既然目標是為了對抗全球通膨,那打敗通膨的主要手段應該是通過高報酬率的資產,而非依靠不同貨幣計價的基金。
  • 適當的資產配置:投資股票或全球市值型 ETF 能夠提供較高的長期回報,平均市場報酬落在 8%-12%,可有效對抗通膨 3%-4%。
  • 實際報酬率:需考量基金的實際報酬率是否能夠跑贏通膨率,而不僅僅是利用澳幣計價來進行避險。以該網友投資的「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TD澳幣類股)」,其淨值表現自成立日以來就沒有亮眼過。

3. 用澳幣計價的美元基金對抗通膨

  • 匯率波動影響:長期來看,匯率波動具有不確定性,並無法起到有效的避險作用,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 產品選擇錯誤:澳幣計價的美元資產基金本質上仍是美元基金,並非真正的澳幣資產。即便短時間內持有澳幣真能對抗通膨,買美元資產依舊搞錯標的,如果這一檔真的要買純澳幣資產也要買「澳幣避險類股」而不是「澳幣類股」。
  • 額外成本:基金公司在換匯過程中可能會收取手續費,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進一步影響到投資收益。

正確觀念:用股市對抗通膨

從 Trading View圖表來看,若想對抗通膨,應透過股市,而非其他國家的貨幣。

匯率的不可預測性相當高,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無法預測的,更遑論作為散戶的我們。另外,像澳幣兌美元這麼大的跌幅,即便買到真正的澳幣資產,而非澳幣計價的美元資產,依舊有匯差風險,虧損有可能更大。

延伸閱讀:《高通膨時代要投資什麼?巴菲特早在1977年就給了答案》

總結

總之,正確的投資觀念,應該從目的開始,針對不同的風險準備不同的避險工具。若目標是抗通膨,應考慮報酬率較高的資產,例如股票、全球市值型 ETF 等,這些資產長期來看更有可能跑贏通膨。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