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家的長輩一直在盯我買房的時間,我不知道該怎麼回他……
華人家庭很常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我們長多大,家裡總有些權威長輩會對我們指指點點。
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孝而不順」是可以學習的一種心法,具體作法分為三種:
- 認真聆聽權威長輩的意見。
- 當權威長輩教導時,讓自己像是欣賞電影。
- 如果權威長輩發「紅包」,有時為五斗米折腰也無妨。
認真聆聽權威長輩的意見
有時我們會感到權威長輩把我們當小孩子,對我們的做事方式、生活習慣、乃至於學習、感情甚至起床時間感到擔憂,讓我們感到比較厭煩。
長輩會有這種動作,有時是出於對晚輩的愛,用一些比較不適當方式來表達。總之我會先「認真聆聽」、「點頭稱是」,至於要不要照做,是另一回事。
這麼做的原因,在於讓權威長輩當下有面子,覺得我們有在聽他說話,對方就會感到安心。
當權威長輩教導時,讓自己像是欣賞電影
有時,我們會遇到權威長輩說自己過去如何如何,用過去的經驗來「教導」我們人生道理。
權威長輩這麼做,或許有他們自己沒察覺到的理由,可能跟安全感有關、也可能真的很無聊,總之當權威長輩開始長篇大論時,我就當作欣賞一場免費的電影。
這時我們有幾個任務要做:
- 想像權威長輩當年的環境:包括經濟、科技、資訊、文化價值觀等。
- 把權威長輩當主角:他很年輕、有衝勁,那些姑姑、阿姨、嬸嬸都處於年輕貌美的時代。
- 想像長輩當時的情境:他有某個目標,然後遇到了某個挑戰,他想克服挑戰。
- 故事的精華:權威長輩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解答,就是他正在「教導」的智慧,可喜可賀。
這個電影劇情只有我們有幸看到,全世界獨一無二,換個心境,就能安然度過。
不過,如果這部電影已經重複十幾遍以上,聽到我們連台詞都會背了呢?……Well,如果一部電影看過了,非得再看不可,那就揪團吧,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抓你其他家人來,說不定他們從中能學到什麼;或者他們有辦法讓電影停播。
如果權威長輩發「紅包」,有時為五斗米折腰也無妨
我的大原則是這樣的:
長輩無法為我們的人生或財務狀況負責。
這就是我「孝而不順」的主因:「順」了,如果出狀況,我們也沒辦法要長輩背鍋,畢竟是自己的決定。
以買房為例,岳父母也是常督促我要買房,我都說會買。至於什麼時候買呢?或許等利息收入能 100% 支付一棟房時,我就會考慮出手。
當然,無論以投資或理財的角度來看,買房的缺點很多,不過如果目標改成「死前把每一分錢花光」,買房就是一個可考慮的選項。
不過,偶爾也會遇到那種大方「發紅包」給我們的長輩,例如提供部分資金讓我們買房;或著有一筆大案子交給我們做,不過我們可能要看他「演電影」。像這種時候,為五斗米折腰也沒什麼關係,就好像生鐵太硬容易折斷,有點彈性也無妨。
以房地產來說的話,若長輩提供總價 1/3 資金,或許我會多份意願買房,畢竟分析靠理性,生活靠感性。
總結
華人家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權威長輩,不過他們無法為我們的人生負責。
不過為了家庭和諧,當他們為我們的人生提供一些建議時,可以考慮認真聆聽,或是當作一場電影看;當他們願意為我們的財務提供實質幫助時,或許可以考慮在大原則中增加一點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