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QQQ 的報酬真的很吸引人,不買一點嗎?

沒錯,QQQ 的報酬確實很吸引人,光是 2023 一整年,就有 54.87% 的成長,沒有人不喜歡這麼高的報酬。

不過,報酬來自於波動,波動同時意味著上漲與下跌。更重要的是,QQQ 的持股集中在美國,而且多數是科技股。

QQQ 具備國家與產業的系統性風險;只要投資組合具備系統性風險,那就是不安全的。

換個角度想,我們能不能不買 QQQ,又同時擁有類似 QQQ 的報酬?有些人或許想「買穩定的商品,然後開槓桿」,這是錯誤觀念。

正確方法來自槓鈴,不是槓桿。

QQQ 有哪些持股?

為了不讓投資組合曝光在系統性風險中,就必須了解我們自己到底投資了什麼?

其實,多數的知名 ETF 都能用類似的方法來看持股,這次我們拿 QQQ 當練習,從一些管道來交叉比對。

從官網尋找 QQQ

QQQ 的發行商是 Invesco (景順),因此我們可以到景順的 QQQ 專用官網去搜尋,就能找到這個頁面

點擊「see all holdinds」就能看到 QQQ 的完整持股。

接著我們往下滑,可看到景順整理的 QQQ 持股產業比例,在 2023 年底,高達 57.64% 為科技股,並且在下面欄位可以展開產業別,看看各家公司被歸類為什麼產業。

不過,每個人對科技的定義或許不太一樣。例如亞馬遜被歸類在非必需消費品(Consumer Discretionary),也可視為零售業;有些人則認為亞馬遜是科技業,如媒體和波克夏。像蒙格就不喜歡零售業,但波克夏有投資亞馬遜……。因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歸類。

Money DJ 的 QQQ

在 Money DJ 查看 QQQ 持股,會看到資訊科技類佔 49.13%。不過這份資料已經近一年沒更新了,難以想像 Money DJ 這麼好用的資料庫,會在 QQQ 這樣的大標的停止更新那麼久。

延伸閱讀:《QQQ是AOA報酬的4倍!為何ETF獨選AOA?》

持股比 QQQ 更穩健,又能與 QQQ 的報酬比肩

QQQ 的致命缺點如下:

  • 集中在美國。
  • 集中在科技資訊股。

就如台股一樣,QQQ 也是一個略為極端的 ETF。為了不讓 ETF 變成 WTF,我們要盡可能避免系統性風險。

然而,有些人選擇反其道而行,不只重押 QQQ,甚至 All in TQQQ (QQQ 做多3倍),這種投資心態是很危險的。

想要投資組合穩健,又取得不錯報酬,我們要做的不是槓桿,而是槓鈴。

槓鈴策略

槓鈴策略( Barbell strategy )是資產配置的策略之一。

這種策略通常將投資組合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低風險部分和高風險部分。

  • 低風險部分:通常由穩定收入的資產組成,例如固定收益或股債平衡的 ETF、抵押擔保債權、現金等,約佔總資產比例 90%;
  • 高風險部分:通常包括個股、加密貨幣或其他具有潛在高回報的資產,約佔總資產比例 10%。

槓鈴策略在多數時候僅為學理,因為它必需克服人性的弱點,而個人是少數應用它的投資者之一,數據證明,槓鈴策略可以勝過 QQQ。

我們採用 Backtes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 這個資料庫來比對三檔標的:

  • 100% QQQ
  • 100% AOA
  • 槓鈴策略 Barbell strategy:90% AOA(低風險部位)+ 10% 比特幣(高風險部位)

AOA在2008年底成立,將 QQQ 及比特幣一起做比較 ,不開槓桿、不再平衡,定期定額投入。

  • 100% QQQ(藍色):投資 100 檔標的,位居第二,年化報酬率(CAGR) 23%。
  • 100% AOA (紅色):投資 26,000 檔標的,年化報酬率(CAGR) 13.76%。
  • 槓鈴策略(黃色):投資 26,000 檔標的+比特幣,年化報酬率(CAGR) 32.21%。

單以歷史數據得知,槓鈴策略不但比 QQQ 的投資標的多出 260 倍以上,報酬也多了 9%。

因此,喜歡 QQQ 的報酬,又不喜歡 QQQ 的系統性風險,可採用槓鈴策略。

延伸閱讀:《不小心就20%了?淺談槓鈴策略的奇妙作用》

總結

年輕的投資人會追求高報酬,然而投資老手會專注風險,QQQ 的系統性風險較高,重押甚至 All in QQQ 是很危險的。

然而 QQQ 的報酬相當吸引人,因此我們可採用槓鈴策略,分散風險的同時取得比 QQQ 更好的報酬。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