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債券保本又配息,還有機會賺價差,不是很好嗎?

沒有一個商品是完美的,就連美股七雄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才要持有多元資產。

然而,多數人都以為債券是這樣的商品:

  • 保本: 債券到期時,發行人會償還本金,因此被認為是保本的投資。
  • 配息: 債券會定期支付利息給投資人,提供穩定的收益。
  • 能賺價差: 當 Fed 降息時,債券價格通常會上漲,因此可以作為賺價差的投資工具。

三合一簡直無懈可擊,抱著一種「我大債券完美無瑕」的觀念。

然而,債券真的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嗎?表面上,這三點認知都沒錯,可當我們細細去研究,就會發現這些認知都有 Bug。

債券只有到期日保本

債券的保本特性是指在到期日時,發行人會償還本金。然而,這並不代表債券在到期日之前不會下跌。

舉例來說,10 年期美國公債的到期日為第 3,650 天(閏年忽略不計),但在到期日之前的 3,649 天,每天債券的價格可能會受到利率、經濟情勢等因素影響而波動。

也就是說,債券只有第 3,650 天保本,剩下 3,649 天都不保本。

我們來看 TLT,這是一檔 20 年期美國公債 ETF,近 5 年的 Trading View 數據顯示,TLT 跌了 18.72%。

跌 18.72% 是複利滾存的數字,將債券配發的利息收益滾入再投資。如果把 ADJ (利息再投資)拿掉,我們只看淨值,TLT 的淨值跌了 27.46%。

與之相較的是 SGOV,它是一檔 0-3 個月的短期美國公債,也因為是極短期債券,可視同為現金。

光從圖表我們可以至少知道三件事:

  1. 債券波動相當大,可與股市比肩,並不如許多投資人想像的一樣穩定。
  2. 越長天期的債券,波動越大。
  3. 債券其實會跌,而且跌得很慘。

債券配息的機會成本極高

債券雖然有固定利息收益,但整體收益率通常較低,與通貨膨脹相去不遠。在股市上漲時,債券的配息收益當然落後股票指數的成長。

舉例來說,如果股票指數一年的漲幅為 10%-20%,而債券的配息率僅為3%-5%,則債券投資人的報酬將遠遠落後於股市投資人。

我們分別加入兩檔全球股債平衡型 ETF AOA 與 AOR 來比較,並且開啟 ADJ(利息再投資)。

其中 AOA 的持股為股票 80%、債券 20%;AOR 的持股為股票 60%、債券 40%。

以 5 年數據來看,股債平衡 ETF 與美國 20 年公債的表現分別是:

  • AOA:漲 42.89%。
  • AOR:漲 31.59%。
  • TLT:跌 18.72%。

這還是 5 年的數據,如果 10 年呢?

10 年下來,加上固定收益,20 年美國公債幾乎沒有動,而股債平衡型 ETF 翻了快 1 倍。也就是說,當 A 購買債券,B 購買股債平衡 ETF,10 年後兩人的資產會差 1 倍。

這就是多數人投資債券的盲點:用極大的機會成本,只為了換債券的保本+配息。

債券抄底超幸運?

許多投資人認為,可以在市場低點時買進債券,以賺取價差。

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往往很難精準地判斷市場低點。即使買進了債券,也可能面臨後續價格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當我們看到這個圖形,就會以為債券已經跌到低點,不能再低了,其時間為 2022 年 5 月 2 號。

讓我們開啟上帝視角,假設在 2022 年 5 月 2 號在債券最低檔時進入抄底,會發生什麼事?

抄底債券後,算上利息,兩年跌 16.63%;不算利息,只看淨值,跌了 21.57%。

套句《六人行》女主角之一瑞秋的台詞:

我以為我跌入谷底了。但今天感覺就像是谷底下面還有五十尺厚的垃圾,然後才是我。

多數人都以為自己很幸運能抄底,賭債券在最低時進場,殊不知抄底後,還有更多底可以抄。

台灣債券表現較佳?

有些網友認為,在台灣買的美國債券表現比較好,其實是受惠於匯率因素。

我們將USDTWD(美元兌台幣)、USCPI(美國通膨指數)和 IEF(7-10年期美國公債ETF)加入表格,選 YTD。

若買的東西一樣是美國公債,短期來看,還是要把匯率因素納入考量。

總結

債券是一種看似具有保本、固定收息與賺價差等特性的投資工具,但表面是美好的,裡頭是骨感的。

實際上債券保本時間只有到期日當天,波動極大;穩定收息換來的代價極高;以為可以抄底,結果發現底部抄不完。

延伸閱讀:《我為什麼不推薦買債券?影響債券的6大因素》
延伸閱讀:《長天期債券不要碰!影視霸權賺10倍依然殞落的故事》
延伸閱讀:《不要買爛標的!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