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我們要怎麼管理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議題是大哉問,生活處處有見證。
有些人投資沒有系統性風險概念,例如將資產 All in 在一間蓋在地震帶的房子上;有些人意識到了,卻做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 輕忽系統性風險:聚焦機率而非影響大小。
- 過度懼怕系統性風險:試圖完全趨避風險。
這邊引述我作文老師王乾任的貼文,他深入淺出的指出許多生命層面的系統性風險,真正的重點在「影響大小」,而非「發生機率」。
對系統性風險的正確認識
王老師在貼文指出的三種系統性風險以及結論:
- 在生命是避免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如丟掉性命。
- 在人際關係是避免決裂,如離婚或斷絕親子關係。
- 在財務方面是避免破產,血本無歸且無法東山再起。
以投資來說,就是要避免賠錢。分散投資等避險策略,都是為了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導致血本無歸的破產問題。
總之,經常思考一件事情:我做什麼會導致破產,無可挽回的結局?然後,不要去做這些事情,不要讓自己落入破產境地。
這種思維非常呼應查理‧蒙格講的:
而蒙格幽默的表達,當人們忽視上面這句話,就保證生活失敗又悲慘。
輕忽系統性風險
然而多數人會將焦點放在風險發生的機率,而非影響大小,並洗腦自己「我沒這麼衰」。
以投資舉例,就像是 All in 在一項資產、一個平台或一個領域上,賭它一定會照自己的期望走。
例如 2024 年 4 月,在比特幣第 4 次減半前幣圈大跌,爆倉者如過江之鯽,還有網紅第三度資產歸零,始終沒學到教訓。
他們就是輕忽整個幣圈的系統性風險,不但將多數資產砸入幣圈,還槓桿開好開滿,結果當幣價震盪,無法承受波動,就開始連環爆倉。
再比如之前的 00940 之亂,許多人賣房、貸款、解定存、挪用學費等,就是賭它一定會往上,卻忽視當風險發生時,是否還有錢還貸款、繳學費?
可問題是,00940 的上漲與下跌並非系統性風險,它的熱賣也只是一種市場情緒。真正的系統性風險在於台股。
過度懼怕系統性風險
輕忽風險發生的機率、而忽視風險的影響大小,這種心態是一個極端;過度懼怕系統性風險是另一個極端。
所謂「系統性風險」就表示涵蓋面很廣,涉及至少一個「系統」,因此必須用更宏觀的思維來看待整個布局。
舉例來說,台股有系統性風險是事實,因此正確的應對措施,應該是放眼全球,讓台股僅佔總資產比例的一小部分,這樣當台股發生系統性風險,也能將損害控制在一定範圍。
然而,許多保守心態的人會覺得「投資好危險,還是放定存就好」,美其名是規避風險,實際是因噎廢食。就好像為了避免交通意外,採取措施並非成為「防衛駕駛」,而是完全不出門一樣。
稍好一點的就會尋尋覓覓「保本型商品」,如儲蓄險、長天期債券、房地產等,然而這些商品各有各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機會成本極高:當債券因各種因素而淨值下跌,股市已漲了 10% 、 20%。
這類投資心態不只讓資金沉睡,還失去了管理風險的實戰機會。
有錢人怎麼管理系統性風險?
有錢人管理系統性風險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不過大體採用的,是建構一個穩健、安全的「投資組合」,並不時著眼於各部位的比例配置。
舉例來說,有錢人會做多台積電,購買台積電股票的「現貨」;同時也透過放空台積電的「期貨」來避險,並從中取得一個平衡。
這種投資組合就包含一種降低損傷、不預測市場的思維在裡面。再拉大格局,從整體資產配置來看,有錢人會這樣管理系統性風險:
- 多元投資:保持低相關性,分散在股票、債券、現金、保險、幣圈等部位。
- 比例配置:不讓某個部位或投資比例過高造成毀滅性的財務危機。
這種低相關性、各部位維持一定比例的投資組合,能夠降低系統性風險影響的範圍,有助於降低風險對總資產的傷害。
延伸閱讀:《要多元資產!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要比例配置(股6債4)!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要緊緊抱住(Buy and hold)!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總結
想要好好管理系統性風險,並非著眼於發生風險的機率,忽視影響大小,也並非因噎廢食,而是用宏觀、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國家、部位與個別資產。這點套用在人生其他層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