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保齡球道 100 萬,要投資嗎?
我喜歡打保齡球。20 年前,開一家保齡球館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當時到處都是保齡球館,來打球的球友絡繹不絕。投資一條球道 100 萬,但依然有大發利市的機會,這似乎是一個無庸置疑的趨勢。
然而,我當時沒有投資進去,這並不是因為我洞悉市場趨勢,預見到保齡球館的沒落,而是純粹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如今,這些保齡球館大多已經消失,成為了過去的一個時代縮影。
為什麼要持續投資自己?學會判斷趨勢
小米創辦人雷軍有句名言:
所謂「風口」是指「趨勢」,他原意指的是「創業要順勢而為」。而作為投資人,我們不用真的親自跳下去創業,只需要出錢即可。抱著小豬撲滿讓自己站在飛口上,飛一下。
馬雲後來調侃雷軍的飛豬理論:
因此重點是,判斷趨勢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學會分辨哪些產業是值得長期投入的趨勢,而哪些只是短暫流行的「快時尚」。這也是為什麼無論在年輕時還是熟年期,都應持續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判斷力與能力。
如果創業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趨勢帶來的運氣,那麼當趨勢不再時,創業者往往會陷入困境。作為投資者,如果將所有資金 All in、甚至槓桿操作,極可能在趨勢消退後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累累。
趨勢的誤判:夾娃娃機的例子
有些產業有些產業看似風靡一時,但其實只是曇花一現。20 年前,保齡球館非常流行,但如今已經難以找到。而近幾年,夾娃娃機突然爆紅,許多人紛紛投入這個產業,但最終結果卻是迅速沒落。
夾娃娃機的流行可能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 低門檻創業:夾娃娃機店的開設相對簡單,投入成本低,無需繁複的管理,許多人因為看到了快速回本的機會而紛紛投入。租一台夾娃娃機、找到合適的地點開店,只需要進貨、收零錢就好,甚至透過借貸無本投資,便能很快開始經營。
- 看似持續的消費者需求:年輕人和青少年喜歡簡單、低成本的娛樂形式,夾娃娃機有機會滿足這一需求。不僅可以小額投資嘗試,成功夾到娃娃或其他商品帶來的成就感和趣味性,引起社群效應。
- 消費者投機心理:當一些人分享了用少量金額夾到高價商品的成功案例,也會激發了大眾的嘗試心態,認為自己只要具備技術,就有機會用小錢換到高價商品。
- KOL 推波助瀾:當夾娃娃機熱潮起來後,許多高流量 Youtuber 陸續分享自己經營夾娃娃機的經驗,進一步使市場越燒越熱。
可惜,夾娃娃機並非年輕人的剛性需求,正如蛋塔、鬱金香、、NFT …,過往的狂熱,事過境遷,最終這個產業在經濟現實中迅速消失。
這也提醒我們,當一個產業或商品無法持續創造真實價值,當現金流中斷,試圖透過槓桿操作的投資人,往往陷入財務困境。與其將資金投入這些短期不穩定的產業,我們應該學會選擇長期更有潛力且穩定的投資標的。
如何不懂趨勢,也能享受企業的獲利?
對於不熟悉趨勢的普通投資者,最聰明的方式之一,就是長期持有國家市值型 ETF(Exchange Traded Fund),進行指數型投資。
指數型投資並不需要對個別股票有深入了解,也不需要理解特定的主題趨勢。因為 ETF 追蹤的是一籃子的公司股票,通常是該國或市場上最大、最穩定的企業,長期的年平均報酬率落在 8% ~ 12% 之間。
例如,購買追蹤標普 500 指數的 ETF,可以間接投資於美國前 500 大公司,這些公司包括蘋果、微軟、Meta 等科技巨頭。即使某些公司投資失敗,ETF 的分散風險機制能確保我們的損失有限,並隨著市場成長分享整體收益。
指數型投資標的眾多,內建自動汰弱留強/換強的機制,這意味著當某些公司無法跟上趨勢,它們會逐漸被指數替換掉,因此長期來看,指數型投資往往能夠帶來穩定且可靠的報酬,是不想過度依賴個別趨勢的投資者的明智選擇。
總結
投資自己、持續學習,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判斷趨勢。如果能夠抓住大趨勢,拿著「小豬撲滿」站在風口上飛一下,也未嘗不可。
但若不想冒誤判的風險,指數型投資則提供了一種更加穩健的方式,讓我們間接享受大公司在新趨勢中的獲利,確保投資的長期穩定性與安全性。
延伸閱讀:《為何一定要了解指數型投資?它憑什麼佔總資產70%?》
延伸閱讀:《一檔 AOA 搞定資產配置!輾壓安聯收益成長與聯博全球非投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