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現在台灣的銀行利率很高耶,把一部份錢放銀行好嗎?
我覺得事情不能只看單一面向。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錢變多」,也要去研究「讓錢變少」的因素是什麼?
簡單來說:
目前台灣通膨指數為 3% 左右,任何低於 3% 的理財都會讓錢變少,包括放在銀行。
錢放在高利率活存的目的是什麼?
當我們做一個決策,可以先思考它的目的。如果目的是為了資產配置、讓錢變多,就要試著站在更高的位置來看全局。
台灣各家銀行之所以提高利率,是因為聯準會升息,導致全世界利率跟著提高。聯準會提高利率的目的是為了打敗通膨。那台灣的利率有打敗通膨嗎?
現在台灣的銀行多數所謂的「高利率活存」不到 2%,但現在台灣通膨是 3.05%,也就是說,我們把錢放在銀行不但不會變多,反而會越來越薄,個人和政府兩邊的目的都沒有達到。
至於為何台灣活存利率升不上去?又是另一個議題。
高利率活存有多高?
每年都會有人用心整理各家銀行的高利率活存資料,這邊提供「25家數位帳戶比較」的文章。
網站中可以看出,所謂的高利率活存數位帳戶,最高僅為 3%,且部分有活存金額最低要求,活存利率落在 1.4% 到 2.4% 之間。
而超過 3% 的高利率活存帳戶,只有新開戶才能享受的到,且僅有 5 家。最高的是聯邦銀航,8% 的高利率活存僅能享受 30 天。
由此可知,錢放在銀行不僅無法打敗通膨,還會越來越薄。如果理財只看活存利率而忽略通膨,錢真的能變多嗎?
定存利率表現如何?
至於非數位帳戶的定存利率,由於銀行營運成本的關係,比活存數位帳戶的利率就更少了,僅有 1.5% 左右。
綜上,所謂的「高利率」,應該是指跟「過去」比起來高,而不是跟其他投資、跟通膨比。
就好像學校考試拿 40 分會覺得很高,是因為過去只有拿 20 分,而隔壁的「通膨同學」有 60 分,低於 60 分就是不及格──讓錢變薄。
總結
資產配置是一個可以訓練投資人用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技藝,我們可以試著從「方向」、「效率」、「努力」三個基本面向去看事情,會有更全面的洞察。
以「錢要不要放高利率活存帳戶」這個議題來看,所謂高利率是指多高?放銀行是否讓錢變多?為何不會變多?練習從這些角度來看事情,就能逐漸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