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是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不是美元。」
最近,小明在網路上刷到一堆討論:「美元好危險!中俄要搞去美元化,美元要崩了!」
他心慌了,他手頭上有美股、美債、還有許多以美元計價的 ETF。現在聽說中國和俄羅斯推人民幣交易,連國際油價都可能不用美元結算。
小明嚇得不知所措。但聽了李紹鋒的免費線上讀書會,轉念又想:「美元真的這麼脆弱?還是大家只是在恐慌?還是話題炒作?」
我是李紹鋒(Steve Li),擅長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美元要完蛋」這個話題三五不時就會被拿出來炒熱。
今天,我們來拆解「美元好危險」的說法,告訴你為什麼美元沒那麼容易倒,還順便搞清楚你買的到底是美元,還是用美元計價的資產。

美元與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別搞混了!
先釐清兩件事:美元是貨幣,像是你手上的現金,可以拿去換咖啡或付帳單。
但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像是黃金、比特幣、美國股票,甚至 ETF,只是用美元來標價,漲跌跟美元本身不完全綁在一起。
舉例:你買黃金,報價是每盎司 1,800 美元。你花 1,800 美元買了一盎司,如果黃金價格漲到 2,000 美元,你賺了 200 美元。
但這跟美元強不強沒直接關係——你買的是黃金的增值潛力,不是美元本身;同理,比特幣報價 10 萬美元,下周漲到 11 萬美元,然後退到 10.5萬美元休息,你買的是比特幣的未來增值潛力,不是美元本身。
為什麼要分清楚?因為很多人聽到「美元好危險」,就以為所有跟美元沾邊的東西都要崩。
但真相是:美元可能有波動,但你買的資產,比如美股或黃金,還是穩穩賺錢。
所以,別被「美元崩潰論」嚇到,先問自己:我買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擔心美元?真正的弱勢貨幣是?
網上說「中俄去美元化」,聽起來很嚇人,但讓我們看看現實:美元是全球貿易的王牌。
為什麼?因為美元穩定、流通性高,有美國經濟和軍事實力撐腰。
中華經濟研究院專欄表示:「要創建一種國際貨幣來取代美元,必須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同意才行,就目前來看,根本是天方夜譚。」
截至 2023 年,石油、天然氣、國際債務,超過 80% 的交易用美元結算。
即使中俄推人民幣交易,2024 年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仍接近 60%,人民幣只有 2.2%,排行第四。這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
此外,約 40% 的國際商品貿易以美元計價,遠超美國占全球貿易的比例(約10%),能源市場和國際債務也高度依賴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元的匯率波動會對全球貿易量產生顯著影響,即使交易雙方不涉及美國。
例如,當美元升值 1%,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貿易量可能下降 0.6% 至 0.8% 。這進一步強調了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核心地位。
再看利率:美國聯準會雖然降息,但美元利率還是比多數國家高,吸引資金流入。
對小資族來說,美元定存、國庫券或短期美債,收益穩穩壓過新台幣或人民幣定存,更不用說美元穩定幣的收益。
所謂「去美元化」喊得響,但實際上,連中國自己的國際貿易結算,美元占比還是超過五成。美元危險嗎?短期內,它還是貨幣圈的霸主。
人民幣,或許是真正的弱勢貨幣
誰想取代美元?人民幣的野心最大,但人民幣在全世界交易比重只與日圓差不多。
中國為了穩匯率,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設定偏高的匯率參考價、限制市場資金,甚至發出警告。
中國經濟 2024 年放緩,房地產和出口數據不如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去年貶值約 2.8%。加上資本管制、政治風險,這些動作讓人民幣變成「亞洲波動第三大的貨幣」,投資人開始卻步。
就連中國境內,人民幣在中國跨境收支中的占比 48%,而美元 47%。人民幣想當全球貨幣,路還長得很。
新台幣也是弱勢貨幣
跟美元相比,你也該擔心新台幣。
這種全球流通量少的貨幣,長期來看是弱勢貨幣,容易受到外部壓力。
根據彭博社數據,過去一個月,用新台幣借錢投資高收益資產的策略,在亞洲貨幣中報酬率排第二,僅次於人民幣,但這不代表新台幣穩固。
尤其在美元主導的全球市場中,新台幣的流通量太少,即便外資認為新台幣韌性高於人民幣,仍遠不如美元。
如何辨識去美元化的真相?
中俄的「去美元化」確實在推,但進度慢得像烏龜爬。為什麼?因為沒人想持有一堆不穩定的貨幣。
人民幣波動大,政治風險高;俄羅斯盧布更別提,2022 年俄烏衝突後,盧布暴跌,誰敢拿來當儲備?
反過來看,美元即使有風浪,還是全球避險首選,遠遠超過第二名歐元(21.98%)、英鎊(6.91%)、人民幣(3.79%)和日圓(3.7%)。這就是現實。
怎麼查?
- 查交易占比:美元在全球貿易(石油、天然氣、債務)結算占 80%以上,SWIFT 支付占比超 50%。若這些數字沒大變,去美元化多半是誇大。
- 看儲備貨幣: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占近 60%,人民幣僅 2.2%。取代美元的貨幣需穩定且流通,短期內沒人做到。
- 觀察實際影響:中俄推「去美元化」,但多數國際交易仍靠美元。真取代會影響油價、債務成本,沒亂象就別慌。
- 別信單一消息:誇張標題愛吸引眼球,交叉比對國際結算銀行(BI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儲數據,才是真相。
結論:美元強弱與投資成敗無關
- 美元計價資產 ≠ 美元:你買黃金、比特幣或美股,只是用美元標價,賺賠取決於資產本身,不是美元的強弱。
- 美元仍是全球霸主:超過 80% 的石油、天然氣、國際債務交易用美元結算,短期內無貨幣能取代它的地位。
- 別浪費時間擔心美元:比起恐慌美元崩盤,更該關注弱勢貨幣(如新台幣、人民幣)的貶值風險,以及你投資的資產有無增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