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的 36 歲跟我的 36 歲時空背景不一樣,請問這本書的參考價值…?

再次感謝三民書局用心安排,這次是知名 podasct 主持人 JoJo 的專訪,完整內容可在她的頻道「啾團」聆聽。

JoJo 的提問切入核心,直接提及應用面,相當厲害。

以下是文字摘要:

  • 理財讓人覺得很難?對金錢有迷惘怎麼辦?
  • 怎麼看一邊買 00940,一邊成立自救會的現象?
  • 我們的 36 歲時空背景不同,參考價值在哪?
  • 對「金錢累積」方面的建議。
  • 賣電腦時學到什麼?
  • 理專要怎麼取得客戶信任?
  • 懶得理財,又怎麼選擇可信任的理專?
  • 原生家庭給老師帶來哪些影響與理財盲點?
  • 怎麼教導孩子理財?
  • 孩子現在跟同年齡學生相比,有什麼不同的理財觀?
  • 對於不懂使用金錢的人,可以給什麼樣的建議?

JoJo:「理財」兩個字讓人覺得很難?

JoJo 提到很多人對「理財」兩個字有些距離,我覺得出社會,在投資理財方面的成長可分為三階段:

  • 被騙。
  • 亂投資產品,買到爛標的。
  • 錯誤投資觀念。

例如,很多人喜歡落袋為安的感覺,於是就喜歡買還本儲蓄險和配息基金,用錯誤投資觀念買爛標的。

延伸閱讀:《成功投資人的3條必經之路:假投資、爛標的、錯誤觀念》
延伸閱讀:《不要詐騙!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財務自由的3把鑰匙:報酬率是最不重要的》

JoJo:怎麼看一邊買 00940、一邊成立自救會的現象?

JoJo 提到最近一個很值得探討的 00940 之亂。

台灣人非常喜歡落袋為安的感覺,因此經常買一些高配息商品,高配息 6-8%,從年配、到季配、進化到月配。而券商就抓住這種心理弱點,推一些高配息商品。

配息不是利息,股價也是變動的,配息也會因此變動。

想透過配息達到財務自由,這種觀念是錯誤的,00940 也是一檔不好的商品。

延伸閱讀:《理專不會告訴你的事:4%高配息ETF為何無法安享退休人生?》

JoJo:我們的 36 歲時空背景不同,想請問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在哪?

JoJo 切入核心的表示,每個人的 36 歲都不一樣,我新出的《我36歲就退休》能帶給讀者什麼幫助呢?

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可以充分的「滾石不生苔」,我們年輕時可以用坐立不安的天性持續探索跟嘗試不同的職業與職位。

我在第一本書《一生幸福的人生企劃書》有提及,如果能結合自己天賦、熱情與商業,就能快速累積本金。

所以我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去敲門,說願意免費幫店家賣電腦,學習硬體相關知識,因為我知道 IT 產業未來有很好的發展。

後來就到台北工作,因為台北機會更多。

另外,《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

  • 資產:讓錢流進你口袋的東西。
  • 負債:讓錢流出你口袋的東西。

我們的時空背景當然不一樣,但現在科技發達,資訊普及,我們的投資工具可以一模一樣,投資績效就會差不多,假以時日都能累積不小的資產。

所以,關鍵不是生活環境或是時空背景,重點在拉高儲蓄率。

省錢六字口訣:不買房、不買車。

延伸閱讀:《要怎麼提早退休?省掉這筆開支多賺2,885萬》

JoJo:像我自己就不懂累積,老師有什麼建議?

JoJo 分享自己的天賦可能是「好聲音」,做「podcast」也有熱情,商業部分則是「喪禮以外」都接了,可是不懂累積,有時會投資自己。

我覺得把錢花在自己的學習成長,上課提高專業度,或是買器材,然後買錯器材,都是一個過程。

就像《原子習慣》說的,每天進步 1%,數學來看一年就進步 37 倍。

最後我們會找到這三個元素的交集,這就是一個轉捩點,從成長的 15 度仰角變 75 度仰角,到這時本業收入就能快速累積起來。

JoJo:請問老師賣電腦時學到什麼?

我在電腦展可以賣 100 – 200 台電腦,我學到一件事:銷售電腦的利潤很低。

我會賣東西,銷售是我的「天賦」,溝通是「熱情」,可問題是「賣什麼東西」?這能不能當作未來「長期發展的職業」?

因為電腦銷售利潤太低,金融保險業較高,所以我轉戰金融保險業,如保費收 5 萬,佣金 2.5 萬,毛利比賣電腦高。

然後過一陣子,我就發現保險商品較侷限,所以轉進證券銀行業,證券業,但是又覺得可觸及的面向較窄,所以我最後改成獨立理財顧問。

延伸閱讀:《為何不 under 在任何單位?獨立理財顧問的7個獨特優勢》

JoJo:請問作為一個理專要怎麼取得客戶信任?

JoJo 對這獨立理財顧問感到很好奇,並視其為理專的一種。

我在金融業時也遇到跟客戶一樣的理財問題,就想:

你的問題有沒有成為我的問題?

如果我是元大的理專,我不能講 00940 不好,我不能提供客觀建議,不能推薦客戶買元大以外的商品。

這邊有個心態上關鍵是:

若客戶真的相信我,那我應該賣什麼產品?公司主推的產品?還是真正的好產品?

獨立理財顧問的好處是不屬於任何公司,擁有客觀、公平、公正的特性,能找到適合不同的人的好商品。

延伸閱讀:《我都這樣教理專溝通:4步驟說服有錢人投資》

JoJo:懶得理財,要如何選擇好理專?

JoJo 提到很現實的問題:許多人懶的理財,要如何遇見自己願意信任的理專,又不要讓自己有理財盲點。

無論上課還是做顧問,我都會跟人講要具備足夠的知識,用來判斷資訊的真偽。

學生來上課後,都會對自己過去的決定很後悔,趕快檢查以前有沒有掉到坑裡。像是「被騙」、「買到爛標的」、「錯誤理財觀念」。這種道聽塗說似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例如,很多 Line 的假資訊,很多是「非法詐騙」,也就是真詐騙;也有「合法詐騙」。

投資想成功,關鍵在於:

總報酬率 = 淨值漲跌 + 配息率。

我們不能把焦點放在「配息率」,應該放在「總報酬率」。

可多數人只關注配息率。投信公司、保險公司就利用台灣人想「落袋為安」的心理弱點,用配息當作一個誘因,設計一個配息商品給你,不希望你看「淨值漲跌」,如 00940。

然後這些配息配完,最後發現可能是從自己的本金拿出來配的。因此,看到這種高配息產品,都要敬而遠之。

延伸閱讀:《存股族必讀:存股時容易忽略的2大誤區》
延伸閱讀:《想賺利息卻買股票是否搞錯了什麼?淺談投資2種身分》

JoJo:談談原生家庭對理財觀念的影響

JoJo 說:「很多人會被被動收入誘惑,或是被社群影響,然後無止盡互相比較,其實應該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的確,比較心態是慢性憂鬱的前兆,我們要盡量避免這種不健康心理。

我的原生家庭是商業家庭,所以家庭給我觀念是「錢可以自己開創出來」,因此我的開創性很強,也很常離開一份工作,不 under 在某一家公司。如 JoJo 這樣的自媒體、或是獨立理財顧問等,都是這種模式,這是一個很大的底蘊。

另外,像是歐債、金融海嘯、俄烏戰爭、covid-19、像加密貨幣、AI 落地大應用等,我們能否在其中學到相應的理財相關概念,我們也可以趁勢而上,趁這個機會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不過,成家後發現我很難跟小孩溝通,於是去當張老師志工,想練一點溝通。

在訓練期間,我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而且自己完全不了解自己。

我們人很少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內心,所以在當張老師志工期間,幫助人的同時也慢慢去了解自己。

有時候,我們很多人生的問題在往往回答不出來,去探索後就會意識到出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後來我才對家庭經營跟教養方面的學習比較多著墨。

延伸閱讀:《權威長輩意見來襲?3招花式孝順拯救大兵》

JoJo:老師都怎麼教導孩子理財?

JoJo 詢問我的小孩年齡,然後問幾歲教他們理財。

我是在他們在大班左右,開始對金錢有意識時,每天給10塊,小二每天給20塊,要記帳,要儲蓄,要花錢之前要先寫慾望清單。還有領壓歲錢的時候,金額比較大,就有教育機會。

不論花錢或賺錢,其實都沒有人教我們,例如賺錢的公式就是:

本業 = 熱情 + 天賦 + 商業

這種公式會讓收入變高,或是工作起來更舒服。

而花錢也有公式:

 花錢 = 賺錢 – 儲蓄

先強迫自己把錢存下來,再考慮支出的事情。

JoJo:現在老大跟同年齡學生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沒有太多差別,哈哈。

當更年期遇到青春期,不管怎麼用心栽培,小孩都可能會往另一個方向探索自己。

最好的陪伴就是:閉嘴、放手。

我覺得父母親沒辦法不念,不過要懂得察言觀色,念到對方不開心,就學會閉嘴,然後給錢。

JoJo:對於不懂使用金錢的人,可以給什麼樣的方向?

這可能是 JoJo 問到最困難的問題。

很多學生50、60歲,每天很努力賺錢,突然財務自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會很慌張。

在簽書會現場,有朋友提議我第四本書可以寫財務自由之後該怎麼辦。

如果是還沒財務自由的朋友,我覺得如果同時學幾件事是很有幫助的:

  • 提升本業賺錢的能力。
  • 儲蓄率。
  • 對投資產品的認識。

關於儲蓄

世界越快,心則慢。

儲蓄也是很慢的過程,要盡可能拉高儲蓄率。沒有賺得比別人多,可是存下來比別人多,那也比較有錢。

我們不用去跟別人比較。陷入「比較心態」就是「被錢使用」,而不是「使用錢」。

關於時間

拉高儲蓄率,再來要有足夠的投資時間,不要輕易離開市場。

巴菲特的投資的重點是他投資的時間很長,蒙格眼中的巴菲特:10歲開始對投資有興趣,65歲後賺錢技巧大幅提升。如今他 93歲了。

關於投資報酬率

很多人追逐投資報酬率幾百%的標的,就容易遇到詐騙。他們想博翻身,只是不一定翻到天堂,有可能翻到地獄。

我們可以去想:股神巴菲特投資報酬率 20%,凡人要幾%?

多數人只把錢放活存,會被通膨打敗,蛋越來越貴,麵也越來越貴。

我們至少要打敗通膨,然後拉高一點,20%/ 2 = 10%,取波動 2% 為 8% – 12%。

延伸閱讀:《為什麼公務員被騙機率特別高?謹守防詐3招保護一生積蓄》
延伸閱讀:《財務自由的3把鑰匙:報酬率是最不重要的》
延伸閱讀:《為何我們必須投資?打敗通膨、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總結

在投資這條路上,記得投資報酬率不是最重要的,要用時間慢慢拉高資產,世界越快,心則慢。

拉高儲蓄率,慢慢致富,報酬率不用太高,8%-12%,滾 20 – 30 年,你也能有千萬資產。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