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躲過一次大跌,很可能也會錯過接下來的大漲。
近期看到一篇「極好」的文章,由 JP 摩根於 2024 年整理的投資最常踩的地雷。文章內容不長,但每個觀念都鞭辟入理,對長期投資者相當有幫助,也用數據驗證了我們的投資策略是正確的。
文章的背景建立在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的現在。
2024 年充斥著COVID-19疫情的餘波、創紀錄的高通膨、7-8 月間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雙雙下挫、台股創跌幅記錄、烏克蘭反擊俄羅斯、美國前總統川普被槍擊等,這些都讓投資決策變得更加困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JP 摩根重磅揭露了當今投資者最常犯的五大錯誤,只要其中一個踩雷,就可能造成投資虧損。首當其衝的便是「錯過市場」,當投資者在市場波動時無論賺賠都選擇變現,將導致長期潛在收益的損失。
延伸閱讀:《JP摩根重磅揭露!投資最常踩的地雷02:預測市場》
延伸閱讀:《JP摩根重磅揭露!投資最常踩的地雷03:人云亦云》
為何「錯過市場」是一大投資地雷?
沒有人喜歡資產像雲霄飛車一樣忽高忽低。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市場的波動性往往令人不安。
當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投資者容易被恐慌情緒驅使,選擇拋售手中的資產。這種行為與投資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相悖:投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波動性是投資的特色而非缺陷。
數據顯示,自 1980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的每年平均回跌幅度(又稱回撤)為 -15%(回跌/回撤:某一段時期內淨值從最高點開始回落到最低點的幅度),但這 44 年中,有 75% 的時間(33年)全年報酬率仍為正值。
上圖顯示,藍色長條圖為標普 500 指數當年度平均報酬,下方淺藍色菱形為該年度曾經發生的最大下跌幅度。
離開市場,意味著與市場脫鉤,雖然遠離風險,但也錯過市場復甦和增長的機會。以 1980 年為例,最大跌幅達到驚人的 -30%,然而該年度卻上漲 26%,兩者有 56% 的落差。如果我們「幸運」地在市場大跌前離場,並從此不再進場,那麼我們並非躲過 -30% 的跌幅,而是錯過當年度26% 與未來市場的漲幅。
市場波動有多大?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囊括了全美市值最大的 500 家公司,幾乎可視為世界最強 500 家的公司,且產業遍及科技、醫療、非必須消費、工業、通訊、能源等,可說是包山包海,這樣產業均衡的投資標的一樣有劇烈波動。可見波動為市場的特色,而不是缺陷。
我們列出上圖每年度最大跌幅與該年度漲幅,來概覽標普 500 的波動有多劇烈。
從摩根的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這 44 年來平均每年最大跌幅為 -14%,平均年成長為 10% (落在 8%-12% 之間),兩者相差 24%。也就是說,就這 44 年來而言,投資標普 500 可獲得平均年成長 10% 的報酬,代價是平均每年會跌個 -14%,讓心臟刷一下存在感。
近期的錯誤投資案例當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容易受到「損失厭惡」的心理影響,這種情緒驅動下的決策常常使他們因為恐懼市場繼續下跌,而將手中的投資部位全部賣出。然而,這樣的行為往往發生在市場的相對低點,導致他們錯失隨後的市場反彈機會。
台股今年表現相當刺激,以 今年以來為採樣時間,我們可從下圖中看出(國際為紅跌綠漲),在台股大跌之後,往往有一個大漲。這種圖形稱為 V 轉,在 2024 年 8 月 5 號大跌馬上出場的人,很難料到跌勢有多猛,漲勢就有多兇。
我一名學生跟我說,他在外面遇到另一位投資老師,很得意的預測到 8 月台股大跌,趕在大跌前離場,然後等修正成後又進場。這位老師忙進忙出,結果該部位不漲不跌,跟買進持有一模一樣。然而他的報酬率好嗎?以這個案例來看,絕對低於買進持有,因為每交易一次他都會損失手續費與證交稅。
延伸閱讀:《你以為在投資其實在賭博?看賭博心態如何100%賠本》
如何避免「錯過市場」的錯誤決策?
- 閉嘴、閉眼,等就對了:記住,投資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保持耐心,把心思放在生活上,不要留意市場訊息,是最好的策略。
- 多元資產、比例配置:考慮將資金配置到全球股債平衡型 ETF 和其他多元化的資產(例如穩定幣、黃金、抵押擔保債權)中,以緩解股票市場的波動性。這種資產配置可以幫助我們在市場波動時保持穩定,降低總資產的波動程度,避免因為單一市場劇烈震盪而做出非理性決策。
- 用繳房貸的心態來投資:很多人每月繳房貸,不會每天去看實價登錄查房價,投資則不然,很多投資人每天會盯著資產起起伏伏,這邏輯很怪。既然我們可以乖乖閉眼睛繳房貸 20 – 30 年,也能乖乖閉眼睛來投資。
延伸閱讀:《投資無法預測,就像地震和颱風》
總結
「錯過市場」是投資者常犯的錯誤之一。市場大跌時經常引起投資人恐慌賣出而離開市場,導致許多人同樣錯過接下來的市場上漲。保持耐心、做好資產配置、忽略市場噪音,可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