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現在賺錢很不容易,要怎麼存下一桶金來投資呢?
的確,薪資不漲、物價走高、國際地位敏感導致生意做不出去等因素,現在賺錢確實沒有以前輕鬆。
不過「開源節流」依然是不二法門,這邊我們聊聊節流。
我個人的省錢方式,就是:拿鐵因子+慾望清單
善用拿鐵因子創造一桶金
拿鐵因子是指:
每天省下一杯咖啡的錢,放在投資裡面,長期下來能得到可觀的收益。
舉例來說:
- 一杯拿鐵50元,每天省一杯,就是1天省50元;
- 1個月30天,1個月省1,500元;
- 1年12個月,1年省18,000元
每年18,000元看起來不多不少,但拿去滾一個固定年報酬8%的投資,透過複利計算機,就能在20年後滾出889,421元。
手續費也是一種拿鐵因子
跨行手續費也是一種拿鐵因子。
有些人覺得,跨行提款給它抽個5元,不痛不癢,但其實銀行就是從這些小錢開始賺。
如果我們每個月跨行提款2次,每月戶頭少10元,同樣放在固定年報酬率8%的複利商品,20年下來會損失5,929,看起來就很痛了吧?
Gas Fee 也是拿鐵因子
我自己有在研究加密貨幣。在不同加密貨幣平台之間轉帳,需要負擔一種叫Gas Fee的費用,類似於跨行手續費。
有時Gas Fee變高,我就會想辦法用別的方式降低Gas Fee,舉例來說:
- 情境一:透過A平台直接轉到B平台,需要負擔0.5% Gas Fee
- 情境二:在A平台將X幣轉成Y幣,然後轉到C平台,再換成Z幣,最後轉到B平台,總共只需負擔0.1% Gas Fee
像這樣,情境二雖然在動作上繁瑣不少,不過拿鐵因子就是從這種小錢開始省起,畢竟那些金融機構,像是銀行、保險、券商等就是從我們這些小錢賺到大錢。
證券交易手續費也是拿鐵因子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證券的交易手續費。
以國內買賣股票為例:
- 買進成本(手續費)=股票買進股價 × 股數 × 0.1425%
- 賣出成本=賣出手續費+證券交易稅=(股票賣出股價 × 股數 × 0.1425%)+(股票賣出股價 × 股數 × 0.3%)
這些0.1425%、0.3%等讓人頭皮發麻的數字,就是不必要的拿鐵因子。所以,每天當沖就相當於每天買好幾杯咖啡,錢還沒賺到,就先付出一筆開支。
善用慾望清單,讓拿鐵因子顯而易見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還是忍不住讓小錢溜走呢?
因為我們看不到後果,只能想像,就不會感覺到它的重要。
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建立慾望清單。大致的步驟是這樣:
- 建一個表格,把我們想買的商品、單價寫上去。
- 在旁邊的欄位寫下報酬率,例如6%、8%、10%。
- 然後寫一個簡單的程式,讓我們知道這些金額在n年後會變多少錢。(n年可以是10年、20年、30年隨意)。
- 把這個表格放在醒目的位置,例如印出來、或設為手機的捷徑。
- 當我們有衝動消費慾望時,就打開來看一下。
現在很多人是,賺多少、花多少,因為我們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誘惑多到不行。慾望清單幫助我省下不少錢,讓我不會過度鋪張浪費,又讓家裡維持原本還不錯的生活水平。
總結
讓長期的結果顯而易見,是《原子習慣》的其中一招。
透過慾望清單,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出哪些不必要的支出是拿鐵因子,好好管理它,從小錢開始省下,慢慢就能累積出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