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明年有什麼新的學習計畫嗎?
我還是覺得讀一本好書是學習最快的路徑,不只是自己讀、看別人的讀書心得也能得到啟發。
不過市場上辦讀書會的人有很多,而我一直喜歡做出「區隔化」。
目前大致的方向是「注重應用面」的讀書會。
讀書會有哪些類型?
我當然也參加過不同的讀書會,現在自己想辦,也要做點功課,看看哪些讀書會比較適合。
根據 Dear Dean 的文章整理,讀書會有分為這些類型:
- 社群讀書會:藉由不同讀者產生的思維碰撞,在社群的力量汲取知識,也有凝聚社群的功用。
- 主題讀書會:針對單一主題進行研究,可能會需要閱讀多本書的內容進行跨域探討,是比較 hard core 的類型。
- 議題讀書會:注重營造學習氣氛,對一項議題做討論,有帶動團隊成長的功用,常見於學校。
- 獨立分享會:一對多性質的分享會,有一名領書人率先分享讀書心得,然後拋出議題來互相交流,有深度學習的作用。
- 個體說書會:偏向個人分享時間,參與者不見得要讀同一本書,有訓練自我表達的用途。
辦讀書會的目的?
還是用「以終為始」來思考,我覺得上述每種讀書會都是根據不同的目的而辦的,不過對我來說,辦讀書會有幾個目的:
- 自我成長:透過閱讀、整理跟活用,在個人成長上能大大加分。
- 帶動團隊:我有一票夥伴,每周我會定期給他們上課,有時就會提到一些好書的內容。
- 擴散好的知識:我這 25 年的學習和思維模式幫助個人達到多數人理想的生活,如果多一個擴散管道,而且同時滿足其他需求,應該是滿有效率的事情。
- 知識的傳承:目前我是打算捐出財產,兒女只能靠我的教導打拼,教導的形式可以是耳提面命、書、部落格、也可能是我的學生或書友。說不定哪天我也需要易子而教。
讀書會進行的形式?
我是傾向用網路辦讀書會,成本低,效益高,暫定為「學以致用讀書會」,歡迎讀者朋友報名參與。
類型有可能接近「獨立分享會」,不過會做點調整,畢竟是內化和應用,一年讀 1 – 2 本書即可,不是研修,也不是比賽誰看書比較快。
延伸閱讀:《大量閱讀讓我們提早退休》
延伸閱讀:《成長最好的方法:友直、友諒、友多聞》
總結
就連辦個讀書會,我也滿講究效率的,希望一事多倍,同時跟市場做出差異化。
目前大致方向是「注重應用面的讀書會」,現在我還在跟夥伴討論怎麼做最省力,之後會多方布達。
總之,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學習,辦讀書會或許就是最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