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如何提早達到像你一樣的生活?」
許多人都渴望實現的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的目標,我也不例外,差別在於我已經達成了這個目標,我也希望幫助更多人達成。至於具體方法,我覺得多看書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兩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閱讀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提早退休也是需要學習的,那我們怎麼縮短學習所需要的時間?當我們踏入一個領域,最快的學習方法就是了解前人走過的路,站在知識巨人的肩膀上,透過閱讀他們的著作來累積知識。牛頓有一句名言: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 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可以在書中大量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經驗,無論這個經驗是成功或失敗,都能讓我們避免走上冤枉路。
像我自己很習慣聽《下一本讀什麼》以及《區塊勢》這些頻道,也會定期看各類財經報導,從這些專家那裡獲取有價值的資訊。這種學習習慣無論在我財務自由前後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也讓我對這個領域保持一定的敏銳度。
名人也大量閱讀
不只是我,華倫·巴菲特、比爾·蓋茨、伊隆‧馬斯克都強調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研究顯示,多看書可以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巴菲特多次表示「I read a lot」、「I do read a lot」,強調我們每個人是一生中最大的資產,而他個人也因為向葛拉漢學到價值投資的基礎,奠定了今天的成就,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teve閱讀書單
至於我個人有哪些書單呢?這邊分享給大家:
-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故事說明「資產」和「負債」的差別,以及有錢人都在致力累積「資產」,也就是會讓錢流進我們口袋的東西;同時解釋了「非工資收入」的必要性。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用簡單的二分法把有錢人思維和大眾思維分開,讓我們去學習有錢人的思考方式。
-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這本書鼓勵存錢和指數化投資的重要性,並教我們為何要遠離理專。
- 《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這本書同樣鼓勵存錢、指數化投資和遠離理專,並且鼓勵我們做好風險管理。
- 《投資金律》:這本書談到投資心理學、風險與報酬的關係,並鼓勵我們打造完整的投資策略。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的作者是巴菲特的副手查理‧蒙格,是一本與觸類旁通有關的書,把我們在學校學到的基礎知識套用在投資及人生中,教導我們如何避免失敗,並鼓勵我們學習能用在各個領域的「普通常識」。
-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這本書收錄了巴菲特寫給股東的33封信,整理出巴菲特的投資心法,是長期投資者最好的入門書籍。
- 《護城河投資優勢:巴菲特獲利的唯一法則》:這本書教我們怎麼識別優質企業,並且用「護城河」過濾掉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企業。
- 《笑傲股市:歐尼爾投資致富經典》:這本書詳述了風險與紀律的重要性,並且用七個步驟幫我們打造優質的投資組合。
- 《原則:生活與工作》:這本書的作者是雷‧達里奧,他教導我們如何訂立生活及投資的原則,以應對各種複雜的狀況,並指出資產配置和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 《賺錢也賺幸福》:這本書不只談賺錢,也談人生,教我們怎麼在人生中善用80/20法則,並對保險和退休有精闢的見解,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 《多少才夠》:這本書從股市崩盤、大盤績效等角度切入,幫助我們釐清真正的財富自由要多少金錢才足夠。
- 《金錢心理學》:這本書主要是談消費,也就是華人貨比三家的智慧,省下的錢才是錢。
- 《行為投資金律》:這本書談到人對投資的盲點,解析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要這樣投資卻不這樣做。
- 《非理性效應》:這本書深談投資心法,並且用有趣的故事來比喻投資與市場的關係。
- 《誰說人是理性的》:這本書對我們的投資與消費很有幫助,並且說明為何聰明的人也會犯下災難性的錯誤。
- 《不當行為》:這本書談到時間與金錢的關係,並且用折舊的視角來衡量商品的真正價值,幫助我們避免浪費。
- 《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理性的》的續作,作者深入探討人的非理性行為,談及現代常見的報復性消費行為,很值得我們省思。
- 《快思慢想》:這本書把人的意識比喻為「快思」和「慢想」兩位朋友,透過感性和理性、系統一和系統二的相互合作,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 《一生幸福的人生企畫書》:這是拙作,用九宮格思考法來規劃人生,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提高效率和生活的品質,漸漸打造出幸福的人生。
總結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增廣見聞,也能增加可能性,避免自己因為不了解而走上冤枉路,況且,書也不貴,不學的成本才是最貴的。最後引述哈佛大學某任校長的名言:
如果你覺得教育的成本很貴,就試試無知的代價。(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