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出現大幅下跌,許多投資人因此感到擔憂。
然而,即使面對市場的劇烈波動,仍然有人能夠保持「吃得下、睡得好」的生活品質。關鍵在於完善的資產配置和健康的投資心態。
這篇文章將探討台股大跌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市場動盪時維持穩定的生活,並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為何市場會大跌?其實不太重要
市場無預警大跌或大漲的案例並不罕見。近期台股大跌的可能原因,分析師的觀點如下:
- 富時指數換股: 12 月 20 日,臺灣指數系列和臺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進行換股,導致尾盤出現千億元的大單摜壓,使加權指數下跌。
- 聯準會降息幅度不如預期:聯準會雖然宣布降息,但暗示明年降息幅度將縮減,低於市場預期,引發美股大跌,進而影響台股。
- 外資賣壓:外資在台股的賣超也加劇了跌勢,例如,12 月 20 日外資賣超 486.56 億元。
- 權值股下跌:台積電等權值股的下跌對大盤造成顯著影響。台積電在 12 月 20 日下跌 3.27%,收在 1035 元,影響大盤約 282 點。
- 技術面破壞:台股在下跌過程中,接連跌破月線、季線和半年線等技術關卡,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儘管市場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但事後諸葛往往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為何有些人即使在大跌時仍然能夠保持平靜,並繼續享受生活?
答案就在於「完善的資產配置」和「健康的投資心態」。如果缺乏以上兩者,容易產生下列狀況。
大部分人在市場大跌下的反應?
- 恐慌拋售:許多投資人在市場大跌時會感到恐慌,選擇拋售手中的股票,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
- 情緒波動:市場下跌容易引起投資人的情緒波動,影響生活品質。
- 過度關注:許多人會過度關注市場的每日波動,導致精神緊張和焦慮。
市場下跌時,槓桿投資的人更寢食難安
常見的槓桿投資有兩種:
- 貸款投資:向銀行借貸或向券商融資購買股票,需承擔還款壓力。
- 投資高槓桿商品:直接購買高槓桿商品,如 3 倍做多指數 ETF,或投資於期貨、選擇權、外匯保證金交易、加密貨幣永續合約等允許提高槓桿的投資工具。
貸款投資會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因為投資者不僅要擔心市場波動,還要承擔還款壓力。當投資不如預期時,貸款帶來的壓力會倍增,這種壓力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導致睡眠不足、食慾不振等問題,進而導致投資者做出非理性的決策,如恐慌性拋售,反而錯失回彈、加劇損失。
而槓桿商品,雖然可能放大收益,但也同樣放大虧損的風險。當市場下跌時,槓桿會加速縮水資產價值,甚至可能導致本金全部損失。此外,槓桿商品通常具有時間限制,如果市場走勢與預期相反,投資者可能必須在不利的價格下平倉,造成重大損失。
相較之下,不使用槓桿、不貸款投資可以讓投資者更冷靜地面對市場波動,因為他們沒有額外的還款壓力,也不會因為槓桿而面臨加速虧損的風險。
如果市場下跌 20%,沒有槓桿的投資者仍然可以評估資產配置和財務狀況,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投資策略,而不會因為貸款或槓桿而被迫做出非理性決策。
如何在大跌時依然吃飽睡好?
除了不要接觸槓桿投資外,以下是一般投資人可以做的事。
- 事前布局全世界市場:不要將所有資金投入單一市場,如台灣股市。透過全球股債平衡型 ETF 分散投資至全球市場,可以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 做好資產配置:持有一定比例的現金或穩定幣,可以在市場下跌時提供足夠的緩衝。如同巴菲特近期持有 2 – 3 成的現金(資產配置並不是看衰股市),這樣的配置可以提高投資組合的韌性,無懼市場無預警下跌。
- 對市場不聞不問:過度關注市場波動容易引起焦慮,適度減少對市場的關注,打從一開始就「不知道大跌」,可以保持生活照常運作。
- 強化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投資心態,不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影響。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將市場下跌視為長期投資的日常,而不是末日。
總結
台股大跌雖然令部分投資人擔憂,但只要我們做好完善的資產配置,並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就能夠在市場動盪時依然保持「吃得下、睡得好」的生活。
分散投資、持有穩定幣、減少關注,並強化心理素質,這些都是在市場大跌時保持平靜的關鍵。記住,真正的財富是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