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資產結算—驗證資產配置跨域的複利效應

跨域資產配置能平衡風險與報酬,創造複利效應。

「資產配置就好比投資一整個馬拉松團隊,有人緩速,有人加速,最終都能跑到終點,協助我們達成最終財務目標。」 

王小姐:「跟著李老師,2024 年資產成長 30% 以上,且 6 年資產翻倍。」

王小姐早年家庭經濟負擔比較重,雖然有做投資,但是能運用的資金不多,主要在美股 ETF、基金、儲蓄險等,獲利感受不大。

2019 年,王小姐開始跟著李紹鋒用資產配置的概念投資,將資金分散到加密貨幣等領域。 

王小姐說:「在最初原始配置時,李老師會有一個建議比例,如風險幣(穩定幣以外的加密貨幣)不要超過總資產 5% 等。」

由於最初只配置 5% 資金給風險幣,即便遇到 2021 年加密貨幣大跌,因為佔資產比重不多,影響很小;這幾年風險幣漲幅不錯,因此總資產也成長不少。

王小姐說:「照李老師的建議投資,真的達到長期 8% – 12% 的複利滾存。」

根據 72 法則,年獲利 8% 的話是 9 年翻一倍,若年獲利 12% 則是 6 年就翻一倍。

「我這幾年每年資產成長都有超過 10%,複利效果很大,資產的確有翻倍,所以很開心,對未來退休更有信心。」 王小姐信心滿滿,也提供她的資產配置表:

定期結算能及早發現資產配置上的問題 

定期結算能幫助自己了解收入與支出的變化,及資產、負債和淨值,及早發現財務上的問題或潛在風險,根據當前狀況制定或調整短期和長期的財務目標。 

如果沒有習慣性的綜觀資產比例,就不會知道自己財務問題出在哪裡:有可能是配置錯誤、或是投資錯誤。這些問題可以從資產總表來分析,看每個投資項目收益的變化。

市場波動會改變你的資產比例,偏離原始配置。定期平衡,賣出某些增值資產並購買跌價的資產,可以維持目標配置,並達到風險和回報的平衡。 

多數人從來沒有整理過自己的資產總表,只會憑著腦中模糊的印象,這樣很不客觀。

遇到狀況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沒有用的。定期進行財務結算能學習理財知識,提升對金融產品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從「綜觀」的角度去看,才會看到市場的脈絡,會較為客觀的去調整投資比例。 

你的資產配置打敗大盤了嗎?

管理資產的目標,是希望錢愈來愈大,透過年度資產結算,可以再次驗證跨域投資的優勢,避免了集中投資的風險。

以投資台股為例,比較基礎是大盤 0050。2024 年的 0050 報酬率為 48%。

但投資人自己道聽塗說甚至認真研究買進的個股組合,要打敗 0050 是很難的。例如 2024 年如果配置許多配息率高的個股,總報酬率就不會高,賺錢要思考「配息」與「淨值成長」加總後的「總報酬率」。

總報酬 = 淨值漲跌 + 配息 

但以我自己的投資來說,卻很輕易擊敗大盤,2024 年也來到 48% 以上,主要是 2024 年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漲勢不錯。

這就凸顯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某些資產報酬很大、但風險很大,所以比例要小,所以萬一漲跌心情影響也不大。 

資產配置,也可以小賭怡情

我認為,投資可以有賭徒心態,但要將高風險投資的「總比例」控制在「總資產 10%」 以內。

就像玩吃角子老虎,心裡接受全輸光也沒關係,因為只損失 10%;但若有賺的話,就會很開心。

以 2024 年來說,因為資產中有配置 5% 的加密風險幣,大哥比特幣帶頭衝,小弟其他幣種跟著上,相信大家的資產都有水漲船高的趨勢。

資產配置重點:多元、注重比例、長期持有 

真心想做資產配置,每一年都可以開始,因為每一年都是新的一年。 

資產配置就好比投資一整個馬拉松團隊,有人緩速,有人加速,最終都能跑到終點,協助我們達成最終財務目標。」 

資產跨域配置,是指同一個大領域中同時思考保險、理財規劃、稅務、美股、ETF、放貸、期權、加密貨幣、基金、債券特別股、債權等,結合多個不同領域,達成單一領域難以企及的「統合綜效」

因此「多元化」是資產配置的核心原則之一。 

同時因關注多個領域,能具備較為全面的戰略觀,容易觸類旁通,把不同的元素融合,透過複利效應將資產與報酬拉到新的高度。 

怎麼跨域做資產配置?跨域很難吧?

很多初接觸跨域資產配置的人都會問:「跨域很難吧!」

我通常會建議學生,找 9 個標的作為每個時期投資操作的基礎。

我認為,每種商品都有可以賺錢的機會,只固守在某個產品上太可惜,且每個產品都有週期,週期都不同,組合起來風險一定會比較低。

這個概念就像住台灣一定會有地震,房子柱子愈多,搖晃一定比較少。 每一種類別的資產,就像一根柱子,資產越多元,柱子越多,財務也越穩固,地震來也不怕。

一個良好的資產配置組合,關鍵在於選擇低相關性的資產(不同的柱子),結合不同投資標的的優點,這樣即使一部分資產下跌,其他部分的資產也不受影響甚至補足。

不只多元資產,還要留意比例配置

除了投資要多元外,還要注重配置比例,根據每個金融產品不同的週期段進行不同的配置調整。

比如股 6 債 4 的經典組合,走勢較為平緩,長期來看不但能吃到市場平均報酬,也比較能抱得長久。 

以加密貨幣為例,2018 年起漲到 2021 年,2022 年一度滑落至谷底,2024 年再創高峰,因此這幾年有配置加密貨幣的朋友,資產都成長不少。

但是我都建議學生,風險高的商品最初比例不要放太多,這樣若是遇到下滑走勢或是劇烈變動,對整體影響不大,心臟也可以承受的住,才抱得長久。

很多按照我建議操作的學生,幾年下來資產幾乎都翻倍,因此,我的投資方法在「資金利用率」方面,比其他投資方式高很多:用同一份跨域的資產配置,賺到不同來源的收入,一事多倍統合綜效高。 

巴菲特也做資產配置

投資大師巴菲特以股票聞名,但他同樣重視多元資產配置。

他的波克夏公司不僅持有股票,還包括債券、現金,甚至保險業務(波克夏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財產和意外保險公司),顯示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單一領域的成功並非否定其他領域,而是透過跨域配置實現長期穩健成長。

專精金融商品局限性

市面上多數的投資建議都只專精在一項,因為金融商品理專或 KOL 傾向推崇自己擅長的產品,互相排斥其他類型,認為自己的最好。

如保險理專會說股票風險太高,證券營業員不熟悉穩定幣與比特幣這類的加密貨幣,互相排斥其他類型金融商品。

這種互相排斥的說法,讓投資人難以全面判斷,容易陷入困惑,甚至因過度集中某項資產而損失慘重。

單一資產的風險案例

如從 2024 年比特幣創新高破 73,000 後,接下來幾個月經歷了大幅修正,下跌超過 20%,連帶影響許多加密貨幣。

若投資人將資金高比例投入比特幣,沒有搭配其他項目(如股票、債券),損失可能非常嚴重。

這顯示單一資產的波動性可能摧毀財富,缺乏多元配置的保護。

總結:跨域資產配置,投資綜效高

跨域資產配置能平衡風險與報酬,創造複利效應。

結合股票、債券、加密貨幣等不同領域,不僅分散波動風險,還能抓住各市場的成長機會。記得每年結算一次,驗證資產配置成效,才能真正實現財富的長期增值。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