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月穩定收到錢,你會在意錢怎麼來的嗎?

配息(定時收到一筆錢)相對於國人,就好像貓草相對於貓一樣。配息是許多商品之所以熱銷的理由。然而很少人知道配息怎麼來?又要支付那些代價?

過去我們談過股息的來源,分為實際獲利、本金(收益平準金)、未分配資產與變賣資產;我們也談過配息的缺點,不僅損失複利,還要承擔額外稅賦;也討論過國人之所以癡迷配息商品背後的心態,不乏實務案例分析。

本篇我們將配息來源分為光明與黑暗兩大塊,一塊是偷拐搶騙的配息,一塊是光明正大但危機四伏的配息。

延伸閱讀:《配息陷阱3部曲:高配息成癮背後的NG投資心態》
延伸閱讀:《理專不會告訴你的事:4%高配息ETF為何無法安享退休人生?》
延伸閱讀:《你在投資還是搬家?奇葩行為:換美元、換日幣、00929配息》
延伸閱讀:《投資最大地雷區:配息讓你失去賺17倍的機會》

偷拐搶騙的配息

無論配息商品真假,有些人只要看到配息就失去思考能力。有些配息會包裝在假的商品中,這叫詐騙;有些配息會包裝在真商品中,但投資者要付的代價也不小,本質跟詐騙差不多。人頭戶屬於前者,馬多夫對沖基金和本金屬於後者。

偷拐來的配息:本金

我們之前提過「偷來拐來」的配息,即收益平準金與本金。當券商或理財專員告訴你某商品每年、每季或每月配息時,但實際上配的是你的「本金」,他們可能會用「收益平準金」這個專業術語來掩蓋真相,讓投資人難以察覺。

這就像你把 100 元交給券商,每季配 2 元給你,一年 4 季共 8 元,看似年化報酬率 8%,但如果這些配息完全來自於本金或收益平準金,而產品總報酬整年沒有增長,那麼實際上你交給券商的 100 元已經變成了 92 元,剩下的 8 元就是所謂的「配息」。投資人以為自己賺了 8%,實際上這些錢是從本金中扣除的。

例如高盛新興市場基金,標榜年配息20~30%,但過去四年淨值下跌 60%,我們可以懷疑配息是來自於本金

要識別這類「地雷」商品,需要留意每次配息中「本金與收益平準金」所占的比例。然而,很多商品的透明度不高(例如基金),即使是透明度較高的商品(例如 ETF),也不會明說「我們正在用你的本金配息」。再加上不同的券商有不同的揭露方式,使得一般投資人難以獲取配息比例的相關資料。

此外,有些商品的配息比例隨時在調整,這個月賺錢配的是利潤,下個月不賺錢就配本金。例如 00929 的配息,有時高達 85% 來自於收益平準金,有時則僅為 7%。

但只要券商乖乖給你錢,大部分人不會去追問這些錢的來源,也不會在意淨值的變化,只會關心何時配息(除權息日)?配多少? 這類商品雖然過程完全合法,但幾乎與詐騙無異,而它們卻是國內投資的主流商品之一。想要避免踩雷,唯有充實自身的知識,才能避免陷入合法詐騙的圈套。

延伸閱讀:《台灣人很愛高配息基金?揭露配息4大來源》

搶騙來的配息:詐騙

相比偷來、拐來的配息,騙來的配息更為惡劣。 這種詐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包裝在假商品中的詐騙,另一種則是包裝在真商品中的詐騙,兩者都是騙局。

包裝在假商品中的詐騙往往會利用各種名目來誘騙受害者投入資金,常見的關鍵字包括「保本」、「穩賺不賠」、「保證獲利」、「月月配息」等。而這些所謂的每月配息,大多是從其他受害者的錢中來的,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個人頭戶。遇到這類投資,不僅賺到的是假的配息,還可能被視為詐騙共犯而被移送法辦。

另一種詐騙則包裝在真商品,如惡名昭彰的馬多夫對沖基金,就是一起「戰功顯赫」的世紀詐騙案,不僅策略唬爛、績效唬爛、報表唬爛、法人受騙、名人上當,還創美國金融犯罪史上最高金額紀錄。

我自己在 2007 年投資的基金中,也有部分資金投向了馬多夫基金,因此間接受到了損失。2008 年我收到的有關該基金的 email 至今仍保留著,作為警惕之用。

延伸閱讀:《為何對基金敬謝不敏?看全球騙局如何包裝為頂尖基金》
延伸閱讀:《不要詐騙!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光明正大的配息,但危機四伏

正式的配息有兩種,一種叫 Dividend,是來自股票的股息;一種叫 Interest,來自債券的利息。兩種中文翻譯都叫配息,容易令人搞混。

股票的配息:Dividend(股息)

  • 來源:股息來自於股票。當你擁有某公司的股票時,這家公司可能會將部分利潤分配給股東,這就是股息。
  • 支付方式:股息通常是定期支付的,比如每季度或每年支付一次。
  • 風險:股息的支付取決於公司的盈利狀況,如果公司表現不好,可能會減少或停止支付股息。

債券的配息:Interest(利息)

  • 來源:利息來自債券或貸款。當你購買債券或借出錢時,貸款方會支付你利息作為使用資金的代價。
  • 支付方式:利息通常是固定的,根據約定的利率定期支付,比如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支付一次。
  • 風險:利息支付相對穩定,但如果貸款方無法償還債務,可能會面臨利息與本金損失的違約風險。

選擇權的「配息」

除了股票與債券,選擇權也可以產生「配息」性質的收入,但我們通常不稱之為配息,稱為權利金收入。選擇權的穩定權利金收入主要來自賣方的「買權」與「賣權」。

  • 賣出買權(sell call):這表示賣方「不看漲」,當市價維持在某個價位以下時,賣方可以獲得穩定的權利金收入。
  • 賣出賣權(sell put):這表示賣方「不看跌」,當市價維持在某個價位以上時,賣方可以獲得穩定的權利金收入。

雖然獲得穩定的權利金收入聽起來不錯,但賣出選擇權的風險也非常大,甚至無限。如上圖所示,當賣出賣權(sell put)的策略在市價維持在一定價位以上時,賣方可以得到權利金收入。然而,一旦市價跌破該價位,損失將與價差成正比,且損失無限。

賣出選擇權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提供穩定的權利金收入,但代價是承擔無限的風險和可能無限的損失。

這正是光明正大的配息,但同時也充滿潛在危機。在另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用真實案例 NVDY 來進一步說明。

延伸閱讀:《NVDY配息60%真香?分析NVDY的配息陷阱》

總結

配息來源可能是投資收益,也可能是本金返還,甚至是其他受害者的資金。穩定的配息並不代表穩健的投資,背後可能隱藏著無限風險或合法詐騙。我們應警惕配息的真實來源,避免因追求固定收益而陷入陷阱。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