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80也能致富的關鍵:正確理財行為

一個沒有學習金融知識的普通人,只要採取與智力測驗無關的正確理財行為,照樣能富甲一方。

揮金如土的生活能持續多久?答案是:沒多久。

這源自《致富心態》書中的一句話,作者年輕時見過一位富豪,每日一擲千金,最終敗光家產。我也常常見到一些理財經驗不足的人,花的比賺的還多,這樣怎麼可能會有錢呢?

許多人可能以為,致富需要具備高智商或卓越的天賦,但事實並非如此。《致富心態》寫:

善於理財跟有多聰明是沒有關係的,跟行為處世有關係。行為難以教化,即使是聰明絕頂的人亦然。

真正影響財務成功的關鍵並不是智商,而是個人的行為習慣與自律。無論智商高低,只要能養成正確的理財行為,都能積累財富。

我並不認為自己特別聰明,但我的案例已證明,透過正確的理財行為,普通人也能達到聰明人難以企及的財務成就。這些正確理財行為包括:

  • 不買房,不買車。
  • 年輕時住家裡,努力存錢。
  • 放在對的資產配置組合中,每年滾 8%-12% 複利。
  • 保持耐心,不做交易,不開槓桿。
  • 即便高風險投資,也只佔極小比例。

為什麼我們把智商與致富扯上關係?

人們往往將成功與智商或能力的高低畫上等號,認為只有聰明才智出眾的人才能在複雜的金融世界中站穩腳跟。然而,這種觀念忽視了行為與心理對理財決策的影響。

在全世界的許多領域,一個兼具勤奮、資源與聰穎的人,往往完勝另一個毫無作為的人。這或許是我們誤以為智商與致富之間具備高度相關性的原因。然而這種「常識」在投資理財領域卻不見得成立。

智商高低不等同於理財能力,「賺錢」與「守財」是完全不同的技能,天才可能一貧如洗,像你我這樣的凡人也可能慢慢致富。

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認為,人類做決策時往往並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心理與外部因素的綜合驅動。

舉例來說,一個具有極高智商的金融專業人士,若因衝動而進行投資決策,結果往往比那些能夠保持自律、控制情緒的普通投資者更糟糕。許多富有智慧的人,由於過度自信或無法有效管理情緒,例如趁著一波行情開高槓桿,妄圖一夕致富,最終的經常是栽跟頭。

因此,即使一個人擁有極高的智商,如果無法控制自身行為,例如賺的少卻花得多,或著缺乏滿足感,那麼即便每月賺 100 萬,仍可能因支出過高或做出高風險的投資決策,而陷入財務困境。

諾貝爾得主反釀金融災難

高智商與高財務成就不一定有關,從許多案例來看,金融災難往往是行為失控的天才引起的。

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殞落是一個關於一群天才引發金融災難的經典案例。這家公司成立於 1994 年,由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倫‧休斯和羅伯特·默頓主導,並吸引了許多頂尖的金融專家。

LTCM 在創立第一年就獲得 40% 的年化報酬率,一鳴驚人,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一度因旗複雜的數學模型和跨國債券的套利交易策略而獲得巨額利潤。

然而,這些智商超群的金融專家過於自信,忽視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他們在使用高槓桿進行交易時,未能充分考慮市場的潛在波動和不確定性。

LTCM 的套利交易策略並非處於任何局勢下都能獲利的策略,隨著 1998 年俄羅斯債務違約事件的發生,市場迅速變化,LTCM 面臨巨額虧損。最終,這家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從巔峰跌入谷底。

在 LTCM 陷入財政危機後,人們發現這群金融天才的槓桿開到 250 倍,負債超過 1,000 億美元。華爾街金融巨擘擔心 LTCM 的倒下會引發金融海嘯,紛紛對其展開紓困。最後人們評價這群金融「天才」的策略:

在推土機前撿 5 分錢。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種投資策略雖然有很高的機率,每次都能賺到小小的利潤,但卻有很小的可能性一次就造成極大的鉅額虧損。

智商無法彌補行為上的失誤。LTCM 的崩潰證明了即使是最聰明的經濟天才,也會為了致富做出「推土機前撿 5 分錢」的離譜行為。

如何透過正確的理財行為致富?

財務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智商的高低,而在於個人行為習慣的選擇與自律管理。即便你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只要能遵循正確的理財原則,依然可以和我一樣積累可觀的財富。

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普通人取得財務成功的行為模式:

1.不買房、不買車,延後消費

很多人認為買房買車是實現財務成功的標誌,但事實上,這些大額支出往往會對拖累財務。房貸和車貸會佔據大量的資金流,削減了可供投資的資金。

與其提早進行買車、買房這種大額消費,延後滿足才是積累資本的好策略。年輕時可以選擇住在父母家中,將省下的開銷用於儲蓄與投資,為未來的財務自由打下堅實基礎。

2.選擇正確的投資組合,做好資產配置

將資產分配在合理的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中,並且利用複利滾存,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有效策略。每年穩定獲得 8%-12% 的成長,長期下來會產生驚人的效果。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不僅能夠減少損失,還能確保財務增長的穩定性。

3.保持耐心,不頻繁交易

許多投資者在市場上下波動時,容易受情緒影響而頻繁交易,試圖通過短期操作來提早實現獲利,或減少損失。然而,短期操作的頻繁交易會增加費用成本與風險,並且削減長期的報酬。保持耐心,遵守長期投資策略,才是實現財富穩定增長的有效方法。你不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只要專注於長期的目標,不被短期波動所干擾,就能保持穩定的投資報酬。

4.不開槓桿,保持低風險

在投資過程中,槓桿會放大收益,但同時也會放大風險。過度依賴槓桿容易使投資者陷入不可預測的財務困境,在市場急跌中損失本金。

5.延後滿足,專注於資產增長

理財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能夠延後滿足,拒絕眼前的即時享樂。與其在年輕時急於購買房子或進行大額消費,將資金投入年報酬 8%-12% 的投資項目中,利用時間的複利效果,才能實現財務的長期增長。

每個月存 10,000,放到平均年報酬率 10 % 的投資組合,30年後也能累積為 2,279 萬財富,即使沒有豪車豪宅、大魚大肉,也足夠中老年生活所需。

總結

這些正確的理財行為適用於任何智力水平的人,一個普通人無需具備高智商或特別的金融背景,也不需要精通複雜的投資知識,只要保持紀律與自律,就能獲得可觀的財務成就。

一個沒有學習金融知識的普通人,只要採取與智力測驗無關的正確理財行為,照樣能富甲一方。正確的行為例如延後滿足,別急著吃棉花糖,別急著買房,資產配置在8%-12%的地方。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