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當我們選擇一個行業,要怎麼跟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呢?

我覺得關鍵是跨域,適度的跨域有幾個好處:

  • 跨域可訓練大觀局和整合能力。
  • 跨域能建立高門檻。
  • 跨域可提高整體收入,並且有複利效應。
  • 跨域可避免沉沒成本迷思。

跨域可訓練大觀局和整合能力

跨域並非「斜槓」,也並非以人脈交流為核心的「資源整合」,而是結合多個不同領域,達成單一領域難以企及的「統合綜效」。

因此,跨域很吃大局觀。

多數人在投資理財這個大領域中只會專精一個小領域,例如股票領域,然後在股票中又只專研當沖。

而我不同,我在同一個大領域中同時學習保險、理財規劃、稅務、美股、ETF、放貸、期權、加密貨幣、基金、特別股,然後我又注重比例配置,因此我的資金利用率比別的投資人高很多,同時還能幫高資產族做財務規劃,又能對理財顧問做教育訓練,也能對小白授課,用同一份跨域的專長,賺到不同來源的收入,一事多倍,統合綜效高。

延伸閱讀:《與財富自由有約:如何讓生命高效能?》

如果跨的領域太發散,就容易形成多頭馬車,什麼都要,什麼都不精通。

這時就必須提高我們的整合力和創意,例如賈伯斯,他把書法和科技結合在一起,讓麥金塔成為第一台有美麗字形的電腦;李安把陰陽概念與武俠片融合,創造《臥虎藏龍》這部劇作,也是跨域的最佳代表。

延伸閱讀:《斜槓其實超沒效率?關注這3點才能高效斜槓》

跨域能建立高門檻

跨的領域越多,建立的門檻越高,競爭對手越少;與此同時,對我們來說,成功跨域的門檻比專精一個領域還低。

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實用數學來比喻就可以理解。

  • 達成單一領域的前 1%,門檻極高。
  • 達成單一領域的前 50%,門檻很低。
  • 達成 9 個領域的前 50%,比達成單一領域的前 1% 門檻難度還低,卻能成為前 0.2% 的人才( 0.5^9 = 0.195%)。

也就是說,當我們跨了 9 個領域,就有機會成為這些領域中的頂尖人才,而且很少人可以跟我們一樣,同時跨到同樣 9 個領域,然後整合在一起。

跨域可提高整體收入,並且有複利效應

再用另一種數學來舉例。

現在有A、B、C 三種領域,每付出 1 點努力,可在單一領域得到 1 點成長。

也因為資源有限,我們這一生共有 15 點努力,那我們該如何取得最多的成長呢?以綜效來看:

  • 專精單一領域:A 和 B 各投 1 點努力,全部心力投入到 C 領域,1 x 1 x 13 = 13。
  • 平均跨域:每種領域平均發展,5 x 5 x 5 = 125。

如果用這種簡單的數學算法來看,跨域的長期綜效是比較高的。同時,我們也知道華人有句諺語: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在單一領域達到極高的境界,想更進一步是難上加難的。而跨域人才可以透過觸類旁通,把不同的創意元素融合,透過複利效應攀到新的高度。

不過,跨域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這也是為什麼跨多個領域的人很少見,因為正如巴菲特講的:

大部分人不願意慢慢變富有。

事實上,根據《跨能致勝》的研究,諾貝爾得主比其他專業學者「不務正業」的比例高出 22 倍。

跨域可避免沉沒成本迷思

跨域思維比較能「與時俱進」。

多數人容易被過往的學習綁住,例如在學校學了會計,出社會就當會計,即使不喜歡也硬做,因為他們覺得「換產業就要重新學習,浪費過去所學」。

這種「沉沒成本」迷思很難讓我們進步。

問題是,單一領域的技能很容易被新科技、新技術取代,例如 AI,很容易取代大數據分析、高精密度演算、程式語言、或是一些重複而單調的技能。

跨域人才則剛好相反,他們學習的領域很廣,而且很容易捨棄以前學過的東西。

雖然跨域人才各領域都不專精,但具備全盤的戰略觀,並且能跟 AI 協作,過去需要多種專業人才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幾名跨域人才加上 AI 就能達成,創造 1+1>10 的綜效。

總結

跨域的好處比專精單一領域更多。跨域人才具備戰略大局觀,而且學習成本低,也懂得與時俱進,更懂得與 AI 或其他領域的專家協作,雖然短期成果並不顯著,但長期綜效會遠勝單一領域的專家,創造其他競爭對手無法跨越的門檻。

延伸閱讀:《以終為始:做出3個最有效率的選擇》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