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何有錢人資產都放海外居多呢?
台灣作為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地區,也是華人社會為一的民主國家,吸引了眾多外資和散戶將資產留在本地。
然而,資產留台並非沒有缺點,反而有諸多風險需要注意。因此,有錢人不喜歡資產留台,更傾向於持有境外資產。
以下將討論資產留台的 3 個主要問題:
- 地緣政治風險。
- 產業集中問題。
- 假扣押的可能性。
資產留台最大問題:地緣政治風險
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一直是各國的關注焦點。由於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兩岸關係緊張局勢時有發生,這給資產留台帶來了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隨著兩岸關係的波動,軍事衝突的風險雖然不高,但仍然存在。一旦發生正式的軍事衝突,將可能對台灣的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打擊,影響資產的安全性;
- 台灣位於地震帶:資產留台最明顯的問題在於地震。尤其對持有房地產的投資人而言,台灣位於高頻地震帶,因地震而崩裂的房地產不在少數,然而地震險最高理賠額度 150 萬,且條件嚴苛,因此資產留台(尤其是房地產)並非好主意。
延伸閱讀:《300萬白花了嗎?403地震震出系統性風險》
延伸閱讀:《為何不要預測市場?預測市場的7個盲點》
資產留台的命運:產業集中
台灣的股市表現良好,然而其發展依賴少數幾個主要產業,如半導體、電子製造和資訊技術。這種產業集中的現象帶來了以下風險:
- 單一產業風險:過度依賴某一產業,使得整個經濟體系對該產業的變動非常敏感。例如,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台灣的經濟表現,從而影響留在台灣的資產價值。
- 創新和競爭壓力: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台灣主要依賴的高科技產業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如果不能保持技術領先,可能會導致優勢萎縮、甚至被取代。
資產留台的潛在風險:假扣押
還有一個重要但被許多人忽視的風險:假扣押。
假扣押不僅適用於房地產,也包含股票、珠寶、黃金等,因此對有錢人來說,資產留台的潛在風險相當大,這也是許多富豪更傾向在海外置產的原因。
什麼是假扣押?
假扣押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當債權人(放貸的人)擔心債務人(借錢的人)將財產轉移、隱匿或變賣以逃避債務時,向法院申請的一種臨時性保全措施。
藉由假扣押程序,債權人可以在訴訟結束前「暫時」凍結或扣押債務人的財產,以確保判決生效後能夠順利執行。
倘若債權人勝訴,假扣押將轉為「正式執行」,法院將進行資產拍賣。拍賣所得將用來償還債權人的債務。
倘若法院認定債權人的要求不成立或假扣押不合理,判決為債務人免還債務,則假扣押將會解除,債務人也有機會向債權人索賠期間在經濟或名譽上的損失。然而在宣判之前,假扣押難免會對債務人的生活及現金流產生衝擊。
當訴訟黑白分明時
有借有還,自古皆然。假扣押作為一種臨時性保全措施,就保護債權人的權益別具功效。
假扣押能夠有效防止債務人在訴訟期間轉移財產(俗稱:脫產),確保判決生效後債權人能夠順利實現債權,收回應收的貸款。
問題是,世界真的黑白分明?
在台灣,想對某人的資產進行假扣押並非難事。然而許多民間訴訟並不是非黑即白。
例如,陳醫師是一位在醫界有口皆碑的心臟科專家,工作勤奮,對病人充滿關愛。
某天,陳醫師接診一位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病人的情況十分危急,陳醫師與醫療團隊奮力搶救。然而,病人的情況仍不見好轉,最終不幸離世。
病人的家屬對此結果無法接受,認為是醫療疏失導致親人死亡。雖然醫院和陳醫師已經詳細解釋了病人的病情及搶救過程,但家屬依然情緒激動,決定起訴陳醫師和醫院,要求賠償巨額損失。
由於涉及醫療專業,法院無法在短時間內分辨是非對錯,因此同意家屬申請,向陳醫師的留台資產實施假扣押。這讓陳醫師感到非常無奈和困惑,不只讓他在名譽與醫術上受到質疑,連帶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就此案例而言,假設陳醫師的資產 100% 或以上為不動產(貸款所得),再加上因訴訟案件導致他無法短時間回到職場,就有可能產生現金流徹底中斷的問題。
糟糕的處境將導致糟糕的情緒,這有可能使陳醫師或其家人面對訴訟時導入更多的非理性情緒,從而使局勢變得更惡劣。
如果陳醫師聽從 Steve Li 的建議,透過金融科技將資產分配在全世界的優質標的,就能避免上述困擾,進而保持足夠的理性向法院說明,也有餘裕面對不理性的控方。
給在台灣持有房地產的朋友一個建議
為了避免像故事的陳醫師一樣無奈,若持有不動產且登記在自己名下,強烈建議開啟政府的「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這個即時通功能會在我們名下的不動產遭到變更時第一時間通知。
總結
資產留台的確是利大於弊的選擇,因此多數有錢人更傾向持有境外資產。我們在做決策時,應充分考慮地緣政治風險、產業集中問題以及假扣押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