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海局勢緊張,軍演頻頻,沒人知道明天會怎樣。
除了躺著等風險來襲,更可以主動出擊,提高「財務韌性」。
什麼是財務韌性?簡單說,就是讓你的錢在亂世中穩得住、活下來,甚至還能成長。
我是李紹鋒(Steve Li),擅長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投資超過 28 年經歷,研究全球股市多年。
我會用這篇文章告訴你,透過全球市值型 ETF(VT、AOA)做好全球布局,搭配穩定幣和多元投資,就能築起資產安全網,提高台海危機下的財務韌性。
最重要的是,普通人不需要專業的知識,也能做到。
財務韌性是什麼?
財務韌性,就是你的財富面對衝擊時,能站穩不倒,還能趁勢成長的能力。
財務韌性有三個特色:
- 抗跌性:當市場劇烈震盪時,你的資產組合不會重傷。
- 回彈力:跌了之後,能夠快速恢復,重返正軌。
- 成長性:不僅能撐住,還能在低點加碼、逆勢操作,創造更高報酬。
以上可透過布局全球資產完成。
高財務韌性,更從容面對軍演
小明的存款全在台灣銀行,房子也買在台北。
某天,新聞說解放軍又在台海軍演,他開始慌了:「萬一真打起來,我的錢怎麼辦?」
他既怕飛彈打中房子,像烏克蘭的建築一樣變成水泥塊(圖片來源),又怕股市崩盤,還怕錢領不出來。

他問朋友,朋友聳肩:「誰知道呢?隨緣吧。」
但小明不甘心,讀了《黑天鵝》,學到反脆弱的概念,又上了李紹鋒的課程和讀書會,他發現財富不能綁死在一處,得靠「資產配置」分散風險,來提高財務韌性。
他開始把錢投向全球市值型 ETF,像 AOA,還有研究加密貨幣,把現金換成穩定幣 USDT,也理性賣掉房子,換取更高的報酬、更低的風險,慢慢睡得安穩了。
後來軍演再來,他心裡有底:「錢在全球,怕什麼?」
反而有餘裕專注在更重要的事,例如保持健康、學習過濾無用的新聞資訊。
為什麼財務韌性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台海這幾年不太平靜。
數據顯示,自習近平上台後,解放軍軍演次數逐年增加。
此外,從貿易戰到持續變種的病毒,再到地緣緊張,企業和個人得面對更多不確定性。
財務韌性不夠強,隨時可能被風暴吹垮。這意味著,我們在財務上必須做好防範。我們要關注的包括三種資產:
- 不動產。
- 動產。
- 金融資產。
不動產的財務韌性
先看不動產,房子可能是多數人最大的財產,但戰爭一來,它首當其衝,其財務韌性是最低的。
如果不幸,戰火可能直接炸壞房子,修都修不起。而且,戰爭時期,保險不理賠不動產,被炸爛,你還是要還房貸。
就算沒被炸,戰亂也會讓房市崩盤。就算台灣打贏,房市恐怕也要好幾年才會復甦。
想像一下,誰會在打仗時買房?賣不掉又租不出去,房價可能從千萬跌到百來萬,甚至沒人要。
貸款還沒還完的人更慘,房子變負資產,銀行追債時,你只能乾瞪眼,心想:「我房子都爛了,還要還錢?」
動產的財務韌性
再說動產,台海若真開打,汽車和摩托車這些動產的財務韌性一樣岌岌可危。
戰爭爆發,油價可能飆漲或斷供,車子沒油只能停在家裡變鐵塊;就算有油,道路被封鎖或炸壞,你也開不出去,摩托車輕便點但一樣跑不遠。
更慘的是,戰亂中車輛容易被徵用。若損毀,戰爭時期,保險公司也會拒賠,幾十萬買的車瞬間變廢鐵,賣都賣不掉,財務價值歸零。
金融資產的財務韌性
最後是金融資產,比如股票、基金、債券。金融資產的財務韌性高低與否,全看你買什麼金融資產。
戰爭一開打,台股幾乎肯定關門或狂跌,幾年心血可能一天清零。
台股基金和台灣國債可能也好不到哪去,企業破產、政府債務失去流動性,紙上財富瞬間變壁紙。
保險,財務韌性也有限
有些人可能覺得,我有保險,什麼意外都不用怕。其實多數保險的理賠範圍,並不包含戰爭(圖片來源)。
- 會理賠:壽險(大多全額,少數限 200 萬)、醫療險(大多數)、長照險、儲蓄險(郵局除外)、投資型保險、年金險(餘額或退保費)、海上貨物運輸險(加保戰爭險)。
- 不理賠:意外險、車險、住宅火險、旅平險(除特殊約定)、勞保、房貸壽險、財產保險(工程險等)。
- 看條款:失能險(部分不賠戰爭,視保單規定)。
戰爭風險難測,像車險不賠戰損,房子炸了房貸還得還;壽險醫療險多數能保,但意外險直接掰。
與其期待保險,不如提高財務韌性。
財務韌性的重要性,與習近平的野心正相關
財務韌性的重要性,在習近平上台後變得越來越高。
從對岸知名口號,能看出中國大陸在習近平上任後,政策明顯轉彎:
- 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開放時期,整個大陸都在摸索。
- 悶聲發大財:出自江澤民。韜光養晦,重視內政與經濟。從江澤民到胡錦濤任期,經濟起飛。當時我也很看好中國,全世界都看好中國。
- 東升西降:出自習近平。任期內疫情蔓延、美中關稅戰、台海緊張、中國經濟雪崩、外資撤退中國,全世界亂了套。
軍演統計
有人說,軍演次數跟台灣執政者有關。但看看數字,軍演頻率跟誰執政沒絕對關係,反而跟習近平的個人野心更相關。
- 趨勢觀察:軍演次數與習近平個人野心與美國動作正相關。
- 來源可靠性:基於台灣國防部、Reuters、CSIS 報告,部分歷史數據可能低估。
- 只計戰區級:以下為戰區級軍演統計。馬英九時期有 300 餘場師旅級演習中,部分針對台灣。
李登輝時期(1988-2000)
李登輝任內,中共因其民主化與訪美(如 1995 年康乃爾大學)進行軍演,尤以 1995 – 1996 年第三次台海危機最顯著,包括多次導彈試射與海空演習,估計約 4 次。
- 任期背景:李登輝推動民主化,1995年訪美、1999年「兩國論」激怒中共。
- 軍演詳情:
- 1995-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機:包括 1995 年 7 月、8 月、11月導彈試射,1996 年 3 月海空演習,總計約 4 次顯著軍演。
- 其他時期較少,估計無其他大型軍演。
- 總計:約 4 次。
陳水扁時期(2000-2008)
陳水扁任期,2001年「聯合劍-2001」、2004年選後軍演等,軍演估計約 5 次。
- 任期背景:中共宣稱,陳水扁言論挑戰中共底線。
- 軍演詳情:
- 2001 年:聯合劍-2001,東海軍演。
- 2002 年:聯合行動-2002,模擬封鎖。
- 2004 年:選後3月導彈試射與海空演習。
- 2005 年:反分裂國家法後小型軍演。
- 2006 年:聯合行動-2006,福建沿海演習。
- 總計:約 5 次,反映兩岸緊張。
馬英九時期(2008-2016)

馬英九採親中政策,亦聲明「兩岸關係雖穩定 國防殊不懈怠」。
但習近平 2013 年上台後,中共軍演次數是陳水扁任期的 2 倍。
像是 2013 年設東海防空識別區、2014 年5次大型軍演、2015 年「跨越-2015·朱日和C」模擬攻台,總計約 10 次,與其和解氛圍不符。
- 任期背景:馬英九採親中政策,簽 ECFA,兩岸關係緩和,但 2013 年後習近平上台軍演增加。
- 軍演詳情:
- 2013 年: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視為軍事壓力,1次。
- 2014 年:據報導 5 次大型軍演,包括 1 月福建沿海實彈、5 月東海演習、8 月模擬登陸。
- 2015 年:「跨越-2015·朱日和C」模擬攻台,建築似總統府,1次;另有陸軍期刊指出 300 餘場師旅級聯合軍演,估計涉及台灣者約 3 – 4 次。
- 2016 年初:聯合行動-2016,1次。
- 其他年份(如2010-2012)較少,估計1-2次/年。
- 總計:約 10 次。
蔡英文時期(2016-2024)
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軍演激增,2016 年就職後常態化,2022 年美國眾議院院長佩洛西率團訪台後大規模環台軍演。任期軍演次數估計 20 – 30 次。
- 任期背景: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加上美國眾議院院長訪台,中共加大軍事壓力,軍演頻繁。
- 軍演詳情:
- 2016 年就職後:常態化軍機越中線,1-2次/年。
- 2020 年:聯合利劍-2020,模擬封鎖,1 次。
- 2021 年:多場小型演習,估計 3 次。
- 2022 年:佩洛西訪台後 8 月大規模環台軍演,1 次,有媒體稱其為「第四次台海危機」;另有 2 次小型。
- 2023 年:4月聯合利劍-2023A,1次;其他 2 次。
- 2024 年:5月賴清德就職前聯合利劍-2024A,1次;其他3次。
- 總計:約 20 – 30 次,頻率與規模均顯著增加。

賴清德時期(2024-至今)
賴清德上台後,2024 年 10 月、2025 年 4 月各 1 次軍演,目前至少 2 次,未來可能增加。
- 任期背景:賴清德強調中華民國主權,中共視其為「頑固台獨」。
- 軍演詳情:
- 2024 年 10 月:聯合利劍-2024 B,模擬封鎖港口,1次。
- 2025 年 4 月1-2日:山東號參與大型軍演,1次。
- 總計:至少2次,未來可能增加。
怎麼提高財務韌性,以應對台海局勢?
既然悶聲發大財的時代已經過去,台海局勢也不是台灣換一任領導人就能緩和的,我們只能靠自己提高財務韌性,以備不時之需。
打造財務韌性不難,普通人也能上手。重點是分散風險、穩健成長。這裡給你一套簡單方案:
70% 全球股債平衡型ETF(AOA ETF)
全球市值型 ETF 是一種投資工具,追蹤全球股票市場的總市值,讓你一次買進全世界公司的股票。
簡單說,你用一個產品,就能搭上全球經濟成長的順風車。
它把資金分散到美國、歐洲、亞洲等市場,降低單一地區的風險,比如台海地區的風險。
主流的全球市值型 ETF 有 VT 與 AOA,我自己選擇貝萊德發行的 AOA,持有標的數更多,且包含 20% 的債券。不喜歡債券或貝萊德的人,或在意總市值的人,選 VT 也可以。
- AOA 是 iShares 核心80/20積極配置 ETF,涵蓋 8 成股票和 2 成債券,風險分散到全世界 29,000 檔以下的標的。
- 為什麼選它?年均報酬 8% – 12%,長期穩健,比單壓台股或房市可靠。
- 怎麼買?開個海外券商帳戶,像 Firstrade或 eToro,最低 10 美元就能入手。
金融資產放海外,並分散擁有全世界股票與債券的人,財務韌性一定高於單純在台灣只擁有台股的人。
20% 穩定幣(USDT、USDC)
美元穩定幣是與美元 1 : 1 掛鉤的加密貨幣,像 USDT 或 USDC,與美元間的價格幾乎不波動,保持穩定,又被稱為「數位美元」。
穩定幣透過區塊鏈技術運行,不依賴單一國家的貨幣政策,能隨時兌換成美元或現金。
- 好處?短期預備金,隨時變現,不怕台幣崩盤,還能在交易所買入大多數加密貨幣。
- 怎麼做?註冊幣安,換成 USDT 或 USDC,放著備用。
對台幣風險來說,如果台海緊張導致台幣貶值,穩定幣讓你持有美元,避免財富縮水。
5% eToro個股與加密貨幣投資組合
如果不知道買什麼個股,可配置 5% 在我的個股投資與加密貨幣組合,目前年均成長 30% 左右。
不過由於波動很大,建議不要超過 5% 配置。
- 報酬多少?年均 20% – 30%,波動劇烈但回報大。
- 怎麼開始?註冊 eToro(複製 steveli1029),小額試水溫,邊學邊賺。
5% 台灣不動產債權
不動產債權是投資者借錢給有抵押房地產擔保的個人,換取固定利息的一種金融商品。
它類似買債券,但背後靠房產做擔保,風險比股票低,回報比銀行定存高。
這方面的平台,我推薦的只有日生金,由於日生金有外部會計稽核、第三方金流與信託機制。
- 優勢?年利息 6%,穩健又有本土連結。
- 怎麼買?用日生金平台,最低 1 萬塊就能進場。
這套組合,75% 穩增長(全球市值型 ETF +不動產債權),20% 保流動性,5% 衝高報酬,財務韌性拉滿。你的錢不再被台海局勢綁架,而是跟著全球市場走。
延伸閱讀:《健康的投資平台長什麼樣?模範生日生金的4大安全機制》
總結
台海緊張不是新聞,但你的財富不能坐以待斃。
財務韌性是普通人抗風險的武器,讓你在亂世中站穩腳跟。高財務韌性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布局。
全球市值型 ETF 和不動產債權,讓你穩健成長;穩定幣守住現金流;eToro 投資組合加點火力,打造資產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