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很多教投資的老師,最後都不見了?
在投資市場上,投資策略的選擇決定了你最終的成敗。每個人進入市場都是為了追求財富增長,但不是每個投資策略都能在市場上長期有效。
以下是我自出道以來採取過的投資策略:
- 當沖。
- 技術分析。
- 基本面分析。
- 買進持有策略。
根據個人超過 28 年投資經驗以及大量的學術理論證明,唯有買進持有策略加上資產配置(多元資產+比例配置),能在市場上穩定獲利。
為何當沖是無效的投資策略?
我常提醒自己「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
當沖是一種高風險高刺激的投資策略,投資者在同一天內買入和賣出股票,試圖從價格的波動中獲利。
這種策略需要投資者具備高度的市場敏感度和快速的決策能力,但同時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無法預期政策的變動、市場情緒以及誰在哪裡說了什麼話。
為什麼很多教操盤的老師,最後都不見了?原因很簡單,當沖這種投資策略本來很難在長期內保持穩定的盈利。
黃仁勳遞出蘋果西打這件事是無法預測的,然而還是有不少投資人認為蘋果西打股票因為此事而有上漲機會。
無論這個事件中迷因的成份有多少,被市場情緒影響的當沖策略,終究沒辦法長期獲利。另外,考慮到稅與手續費,當沖也是磨擦成本最高的投資策略。
當沖一次成本為 0.33%,如果一天沖 3 次成本就是 1%,假設交易本身不賺不賠,但每天因為費用而損失 1%,誇張一點來說等於只要當沖 100 天,本金就全部賠光了!!
延伸閱讀:《你以為在投資其實在賭博?看賭博心態如何100%賠本》
為何技術分析是無效的投資策略?
我常提醒自己「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
技術分析依賴於各種圖表、指標或線圖,試圖通過研究過去的價格和交易量來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
然而,技術分析的效果並不理想。我曾經熱衷於技術分析,但最終發現這些方法對於長期資產增長幫助不大,原因還是那句話:
過去不等於未來。QQQ 曾經沉寂 10 年,沒有人想到在 2011 年之後會大噴發;多數人沒有預測到 2008 年金融海嘯,資產因此砍半的人不在少數,唯有電影中的主角大賣空大賺錢。
所有的指標、線圖,都可能是大戶或外資的魚餌,也可能是毫無由來的市場情緒,這些變因互相影響,形成詭譎難辨的圖形。
同一張圖,有人當沖、有人波段,有人按兵不動,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完全無法預測。
以波浪理論的 5 波推動與 3 段調整來舉例,同一張圖,小英認為現在是 1,小華覺得是 3,但德德認為是 5,莫衷一是。
為何基本面分析是無效的投資策略?
我常提醒自己「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基本面分析又分為總經分析(總體經濟)和產業個股。
這是一種最容易得到掌聲的投資策略,因為它能讓專精此道的投資人上電視高談闊論。儘管這種投資策略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洞見,但我發現它們在實際操作中並不總是能帶來預期的收益,原因同樣是:
總經分析著眼於宏觀經濟指標,如 GDP 增長率、失業率和通脹率,試圖通過理解整體經濟狀況來做出投資決策;產業個股則專注於產業趨勢與個別公司本身的財務狀況、管理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等。
問題是,我們無法預測某些法案是否會過關、無法預測政府及其他國家的反應、無法預測某些議員說了哪些話、無法預測領導人會做哪些睿智或愚蠢的決定,同樣無法預測市場的反應。
同樣的,公司內部有什麼狀況,我們同樣無法預測。即使一個得獎無數的公司,我們依然無法了解公司內部的管理文化,而這些文化對整間公司的影響至關重要,卻無法從財報中得知,我們得到的資訊常常是不對等的。
因此,基本面分析這種投資策略,在理論上往往能說出一番獨到見解,實務上卻經常失靈。
例如俄烏戰爭初期,俄羅斯普丁持續威脅切斷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一直到 2022 年 7 月正式停止供應,使得期間天然氣持續大漲,但目前戰爭尚未結束,天然氣價格卻跌到近 3 年的低點。基本面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預測難度極高。
延伸閱讀:錯估石油基本面 “原油之神”避險基金2023年摔54%
為何買進持有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經過多年投資,我最終發現唯一能在市場上穩定獲利的策略是買進持有策略。這種策略的核心是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並長期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買進持有策略的標的選擇非常重要。有人選擇買進持有個股(因基本面分析),有人選擇買進持有 00940(因市場情緒),還有人選擇買進持有全球型 ETF(基於分散風險原則)。不同的標的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買進持有策略之所以是最好的投資策略,在於它能完整吃到市場的漲跌,而根據《當代財經大師的獲利真相課》調查,大盤有約 7 成的時間是漲、3 成的時間是跌。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投資策略是買進持有大盤,你有 7 成的時間在牛市受益,剩下的 3 成時間就當作不可避免的波動。對長期持有大盤指數的人而言,資產創新高並非新聞,只是常態。
不只如此,買進持有策略可極大的避免手續費與稅的問題,也無須因為市場波動而勞神費力去操盤,是成本最低(各方面的成本)、成長最穩定的投資策略。
這種投資策略要抱多久才能致富?抱個 30、40 年,跟新青安房貸一樣久即可。我抱了 28 年,資產累積上億,每月利息 6 位數,如果跟新青安一樣久,這些金額將會更高。
投資策略不能只是買進持有
買進持有策略並不完美,買進「什麼」?「占比」多少?這兩點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還要搭上資產配置(多元資產+比例配置),才是完整的投資策略組合。
- 多元資產:買進全世界股債平衡指數型 ETF,加上美元穩定幣與少部份的個股與加密貨幣才能完整分散風險。
- 比例配置:70% 股債 ETF+25% 美元穩定幣+ 5%的個股與加密貨幣。
- 買進持有:緊緊抱住,長期投資,致力於不交易。
延伸閱讀:《要多元資產!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要比例配置(股6債4)!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要緊緊抱住(Buy and hold)!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總結
投資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選擇合適的策略至關重要。當沖與技術分析風險極高、策略無法長期有效且成本高昂;基本面分析提供了深入的市場洞見,但在交易實務中效果有限。
投資是個躺平能完勝「嗡嗡嗡」的世界,關鍵原因就在於採買進持有策略,在不輕易離場、充分持有多元資產的情況,能 100% 吃到市場的平均報酬。
無論你選擇哪種策略,都需要謹記一點:不要預測市場,長期穩定增長才是投資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慎選投資策略,避免在無效的策略中浪費本金、時間與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