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陷阱:為什麼理專賣爛商品時,你會輕易上當?

合法詐騙:利用投資者的無知或信任,將爛商品賣給他們。

理專在推銷投資商品時,通常只講報酬,不提風險與組合明細。

市場上有超過一萬種投資商品,但真正值得投資的卻不多。大部分商品不僅無法帶來可觀的回報,甚至可能讓本金也守不住。

詐騙有兩種:一種是非法詐騙,會被檢方介入的真實詐騙;另一種是合法詐騙,利用投資者的無知或信任,將爛商品賣給他們。

重點是:為什麼理專賣爛商品時,投資人會輕易買單,直到事後才悔不當初呢?

為什麼投資者會購買爛商品?

投資者之所以容易被理專推銷的爛商品吸引,是由於以下幾個心理因素造成:

  • 過於相信。
  • 過於重視報酬,而忽略風險。
  • 迷失在複雜商品的設計中。

1.過於相信

許多人認為理專受過專業訓練,還有金融機構的支持,因此選擇相信他們的推薦。但這種依賴心理會讓投資者忽略商品本身的好壞,容易把理專的「推銷」當作「專業建議」,而不自己仔細評估。其實,理專的主要工作是達成業績,因此其建議不一定客觀且全面。

延伸閱讀:《為何不 under 在任何單位?獨立理財顧問的7個獨特優勢》

2.過於注重報酬,忽略風險

理專常常強調投資商品的潛在報酬,卻淡化風險,讓投資者只關注可能的收益,這樣一來,投資者就容易忽略商品的長期風險或組合明細。特別是當報酬被過度包裝,或看起來「穩賺不賠」時,大家往往難以保持理性。

3.迷失在複雜商品的設計中

許多金融產品設計得很複雜,這會引發投資者的「認知偏誤」,覺得產品越複雜就越專業,而忽略真正的投資價值。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複雜的商品反而更容易吸引投資者,讓他們誤以為高複雜度等於高報酬或高安全性。

名詞解釋: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指的是人在判斷和決策時,受主觀感受影響而偏離客觀事實的現象。這種偏誤可能源於心理因素、情緒反應或社會影響。例如理專受過相關訓練,就主動解讀為理專的建議一定客觀又專業,而忽略其他客觀事實。

除此之外,理專的專業訓練亦包含如何將商品形容得穩賺不賠,再加上投信、投顧公司的專業簡報助攻,容易使投資者對商品產生美好的畫面,誤以為只要投資了該商品,就有一個安穩而美好的未來。

大公司也會投資爛商品

並不是只有散戶會因為「過於相信」、「過於注重報酬而忽略風險」和「迷失在複雜商品設計中」而購買糟糕的投資商品,法人大戶也會。

例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崩潰就是一個著名案例,它展示了許多投資者在決策時可能犯的上述錯誤,包括對專業背景盲從、對風險的忽視及迷失在複雜設計中。投資 LTCM 的大戶包括台灣的中國信託銀行,國際知名的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國運通公司等。

(刪掉的原因是擔心重點變成:大公司也會投資爛商品)

如何避免買到爛商品?

不只是理專,許多網紅、財經名嘴或投資老師也可能推廣糟糕的商品。如何避免因為對方將商品形容得穩賺不賠而盲目買單?以下從三個方面著手。

1.了解商品本身

「信任」是很貴的成本。投資前要確保自己清楚產品內容、邏輯、結構與風險,而不是單純依賴信任。

如果理專或營業員是親友,那可以考慮支持他們;但如果不是,就要記得自己要做功課。問問自己:你真的了解這檔 ETF 投資哪些公司嗎?這檔基金到底在買什麼?

此外,最近有一個新名詞「高齡金融剝削」,也成為關注議題。受害者往往是高齡長者,成為不良理專眼中的沉默肥羊。

長者上當的原因,多歸因於對金融商品不熟悉或認知能力下降而受害。剝削者多為親近信任之人,如理專、業務或親屬。受害者不限於低學歷者,反而是有固定收入或積蓄的退休族。常見手法包括推銷不適當的投資型保單,長者可能因不了解複雜費用而蒙受損失。受害者常因丟臉或怕被責備而隱瞞,導致實際案例可能遠高於統計數據。

在投資前,確保自己清楚產品的內容、投資邏輯、結構與風險,而不是只因為信任網紅或理專而投入資金。了解一項商品需要時間,也需要付出努力,但對於保障資金安全是必要的投資。

2.注意「全損」風險

投資中,風險和報酬總是並存,而高報酬通常意味著高風險。如果只關注高額報酬而忽略風險,最終可能會面臨「全損」:也就是投資金額全部損失。

許多理專可能會避談風險,但投資者必須時刻意識到虧損的可能性,以免被高額報酬所迷惑。尤其是某些複雜的金融商品,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可能會面臨虧損甚至全損的風險。

3.高安全性 = 透明度+高流動性+分散投資

一個安全的投資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高透明度高流動性分散投資

透明度高的投資標的會定期揭露相關資訊,如持股、淨值及費用等,讓投資者清楚了解資產的運作方式與風險。反之,如避險基金、標會、未上市股票及部分投資型保單等,則可能因缺乏資訊揭露而使投資者難以評估風險。

流動性高的投資則能讓投資者在需要時快速買賣資產,避免想賣卻賣不掉的窘境。高流動性的資產通常具有高交易量與合理的買賣差價,例如大型股票或國際知名 ETF,如 VT、AOA、VOO 等赫赫有名的 ETF。不動產、私募股權、藝術品及標會等則屬於流動性不佳的投資標的。

分散投資能有效降低風險,透過將資金分散到不同資產類別、市場或產業中,可減少單一投資失敗的影響。即使不小心買到爛商品,也因為分散投資(例如只買總資產的 1% 比例 )而起到保護整體投資組合的作用。

總結

如果發現好商品,我們應該盡力把它形容得清楚明瞭,幫助身邊親友將錢放在安全有效率的地方,少走冤枉路。了解產品本身、重視風險勝於報酬、遠離複雜的投資商品,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買到爛商品的機率。

延伸閱讀:《如何提高投資安全性?透明度、流動性、分散缺一不可》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