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為什麼 Google 財報很漂亮,反而大跌了?
Google 成長漂亮,但股價大跌 9.5% 的原因,一言以蔽之:
市場從不理性,分析師的預測也不準確。
如果在華爾街開一家眼鏡行,生意一定會很好。
我們來稍微梳理一下中間的連貫性。
受 Google 牽累的那斯達克指數
首先受到關注的是那斯達克,在 10/25 重挫 2.4%。2.4% 看似不多,但以大盤規模來看,算是很明顯的跌幅。
原因在於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下跌 9.5%,而 Alphabet 佔那斯達克約 6.1%。
Google 實際表現如何?
聽到股價大跌,我們往往會直覺認為 Google 表現不好,事實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看 Google 的財報:
- Q3 淨利為196.9億美元,成長 41.56%。
- 廣告營收年增 596 億美元,年增 9%。
- 雲端運算部門 Q3 營收成長率從 Q2 的 28% 降為 22.5%,原因是購買昂貴的 AI 工具。
大致整理一下新聞,原來原因在於 Q3 雲端事業的營業利益「只有」2.66 億美元,不如市場預期的 4.34 億美元。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原因,結果 Google 股價大跌9.5%,相當於市值蒸發 5.6 兆新台幣,非戰之罪啊。
我們可以從 Google 大跌可以學到什麼
Google 這次真的很無辜,明明雲端事業也是有成長,只是成長不夠高而以。這讓我們可以反思幾點。
從來不要預測市場
如果是重視基本面分析的投資人,看到 Google 淨利成長 41.56%,肯定是看多吧?但股價反而大跌,連眼鏡也是。
這證明了,基本面分析的效果非常有限,有時反而是反效果,更不要試圖預測市場,市場是瘋癲的。
並非分析師不夠專業,相反的他們很專業。《跨能致勝》書本中研究顯示,越是專精於單一領域的「專家」,越缺乏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因為他們很難從專業以外的觀點看事情;反之,越是廣泛學習的人,對長期局勢的看法越準。
無論研究結果如何,保持對未來的謙卑,不要妄圖預測市場,才是長期獲利的關鍵。
人性容易放大缺點、忽略優點
Google 大跌事件,就好像看到一個品學兼優的完美學生,有一天看到他飲料沒喝完,就抓著這點小缺點不放,無限上綱他浪費食物、不珍惜父母辛苦賺的錢、浪費社會資源、不環保、加劇地球升溫一樣,而忽視他表現良好的地方。
Google 就是那個可憐的資優生,明明表現超好,市值卻蒸發 5.6 兆新台幣。
總結
市場是極度不理性的,而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財報分析等看來幫助也不大,分析師也很少預測成功,有時他們的「預期」反而是股市大跌的幕後推手。
但至少我們可以看出 Google 是一家成長性頗高的公司,這次股價大跌,對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朋友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