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為什麼有些人上過你的課,還是會被騙呢?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牽涉著人們在社會中的處境和思考方式。
我認為主因是「同溫層效應」。同溫層效應,就像一座看似溫暖的牢籠,看似舒適,其實將人們困在其中,讓人無法看清真實的世界。
在同溫層的環境中,即使上過我的課也可能被騙,而這個過程有著其特定的階段性。以下是同溫層誤人一生的3個階段:
- 第一階段:資訊封閉,只看同溫層內的資訊。
- 第二階段:產生歸宿感,失去客觀性,為同溫層內的資訊辯護。
- 第三階段:價值觀偏頗,相信同溫層內的觀點是真理。
第一階段:資訊封閉,只看同溫層內的資訊
同溫層效應最早的階段,是人們經常與自己年齡、興趣、觀點、專業、成長環境相近的人相處。
這些人可能是家人、朋友、同事或特定社團的人。他們彼此間的共鳴使得對事物的看法逐漸趨於一致,形成同溫層。
在這個階段,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只有特定資訊流通的環境中。例如,只看特定媒體、只加入特定社團、只跟特定的人交流。
在同溫層中,人會感到舒適自在,因為所有資訊都是與自己觀點相符的,同溫層會讓人失去了接收多元資訊的機會,視野變得狹隘,特定觀點被強化,容易引起有心人士的覬覦。例如:
- 「到柬埔寨打工很好賺」:賣器官。
- 「網路賺錢,一天可以上萬」:詐騙車手。
- 「前台積電工程師創業,肯定沒問題」:明星光環效應的詐騙。
詐騙是其一,認知作戰是其二。當朋友都在轉發來路不明的訊息,自己也隨手轉發,而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然而這些訊息有可能是假訊息。
拜科技所賜,演算法會加劇這個過程,使人在網路也會接觸到類似的資訊,如果有意離開同溫層,可以考慮重創帳號,並盡可能瀏覽多元觀點,以求客觀。
第二階段:產生歸宿感,失去客觀性,為同溫層內的資訊辯護
同溫層帶給人的影響,從對方願意是否接納不同的觀點可略知一二。
「症狀」輕微的人,聽到不同觀點,會有新的啟發;「症狀」略重的,會開始為同溫層內的資訊或行為辯護,漸漸形成「第五人平均理論」。
他們會傾向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並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即使內心有疑慮,也不容易承認。
在這個階段下,由於人們對長期支持自己觀點的同溫層產生依賴、歸宿感,感性的影響力大於理性,就算人們意識到同溫層的存在,也不容易脫離其束縛,因為這些觀點就代表自己的一部份。
第三階段:價值觀偏頗,相信同溫層內的觀點是真理
在這個階段,人會逐漸失去對資訊的判斷力,且無法意識到同溫層的存在。
因為長期只接收單一面的資訊,人會開始相信這些資訊就是全部的真相,將同溫層視為整個世界。
例如,如果一個人長期在支持特定政黨的社團中活動、只看特定政黨的媒體,他就會開始相信這個政黨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而其他政黨所說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嚴重一點,就會上綱到國家或種族層級的意識形態,衍生出「仇美論」、「仇中論」、「辱華」、「歧視黑人」等。知名動漫《航海王》劇情中,部分魚人對人類的憎恨就是同溫層養出來的。
這種現象也容易出現在過度專精某一領域的專家,由於他們整天浸泡在單一領域的專業同溫層,無法用其他領域的專業來看待同一個問題。
因此,即使上過我的課,回到同溫層也可能被誤導,尤其在詐騙氾濫的當今更是如此。
在這個階段,人的價值觀會變得偏頗。因為長期接受片面的資訊,人甚至會扭曲自己的認知,以符合同溫層的價值觀。
例如,在以話術、算計與謊言為營利手段的商業環境中,人也會變得認為透過話術、算計與謊言來獲利是正確的。
有一個詐騙車手被放出來後,問他會不會再當車手,對方回「那麼好賺,為什麼不做?」
到了這個程度,人們不會認為說謊、種族歧視、笑貧不笑娼有什麼不對,反而奉為圭臬,是生活的動力、價值的歸依,因為整個「大環境」都是這樣。然而他們眼中的大環境,僅只是所處的同溫層而已。
延伸閱讀:《第4代時間管理:原則、羅盤、價值觀》
總結
同溫層效應是一種可怕的現象,它會讓人一步步走向歧途,在有心人士的推波助瀾下,小則被騙,大則價值觀扭曲,耽誤一生。
因此,我們要多接觸不同意見的人和資訊,並保持理智與判斷力,用開放的心態尊重不一樣的價值觀,並勇敢踏入相反觀點的社團,才能避免自己被同溫層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