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書,在生活上、理財上,都可以相輔相成;讀對了書,就有可能拯救一生。
明明股票指數屢創新高,為何有些人每次進場都是賠錢、還被戲稱為「反指標」?
為什麼多數人無法靠投資致富?反而越投資賠越多?是這些人不夠努力?還是不夠聰明?還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我認為,問題癥結點在「投資心態」。這是我今年開始帶《致富心態》讀書會的一個小結。過去提過投資人必經的三條路:
- 被詐騙。
- 買到爛標的。
- 擁有錯誤投資「觀念」。
這三者或多或少都跟我們的投資「心態」有關。然而,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心態並不是易事。為何投資心態會影響投資決策?有辦法察覺自己的心態並慢慢調整嗎?
延伸閱讀:《不要詐騙!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不要買爛標的!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不要有錯誤投資觀念!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上)》
延伸閱讀:《不要有錯誤投資觀念!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中)》
延伸閱讀:《不要有錯誤投資觀念!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下)》
投資心態是什麼?為什麼它會影響財務決策?
投資心態是一種個人對財務的情感、價值觀和行為取捨,包括投資、消費與儲蓄的態度,它會影響我們對投資的觀念、預期報酬以及偏好的投資工具。
很多投資者抱怨自己的投資總是在賠錢,但很少人會反思這是否是由於自身的投資心態造成的。
投資心態與觀念的正確與否,往往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可惜這類蘊含強大力量的無形事物經常難以察覺。
這是經濟學家凱因斯的名言。在投資領域,這一點尤其明顯。
焦慮、貪婪、恐懼等情緒都會影響投資決策,導致頻繁操作、追高殺低等行為,最終造成虧損。而這類情緒往往源自於每個投資人不同的投資心態。
例如,有錢人看到錢會視為「機會」;一般人看到錢會想「消費」。這跟心態有關,也跟觀念有關。
投資心態與投資觀念的差異
投資「心態」與投資「觀念」又存在些許不同,大致如下:
- 投資心態:個人對投資理財的價值觀和行為選擇,在投資、消費與儲蓄等方面涉及更多情感因素。投資心態偏向感性層面。
- 投資觀念:個人對投資的認知、理解、原則和知識。投資觀念偏向理性。
3 個投資心態影響財務決策的案例
投資心態更偏向感性。我們往往在生活中忽略感性的重要性,而感性又深深影響我們的理性,令人難以察覺。
就投資心態對整個財務決策的影響而言,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出一個流程圖:
投資心態 → 投資觀念 → 投資報酬 → 投資工具
安全感心態
過多的追求安全感是台灣人較常見的投資心態。
抱持這種心態的人不喜歡波動,認為「現金才是錢」,於是就有「落袋為安」的觀點,相信手裡拿到的錢才是錢。
為了滿足定期拿到現金的這種觀點,他們容易聚焦在「配息」,而選擇「高配息商品」,例如高配息 ETF、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高配息基金。
這種配息成癮讓人就像打了嗎啡一樣,配息越高越好,而忽略淨值的漲跌與配息來源。
現在國內市場一頭熱的,多為這類高配息商品,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國人投資喜愛「落袋為安」的觀點,而背後出自投資人「安全感不足」的心態。
以強基金論壇為例,就有網友反應他買了一檔年配 8% 的配息型債券,但6 年來淨值卻跌了 53%,才發現這些配息都來自本金?
快速致富心態
有些投資人則相信快速致富的傳奇,他們沒有耐心等資產慢慢成長。為何呢?因為他們抱著「貪婪」的投資心態。
貪念人人都有,問題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心態,同時也不懂得控制比例。這體現在他們經常高估快速致富的可能性。
股市近百年來,平均每年成長 8% – 12%。有非常多的富人都是因此致富。然而擁有「快速致富心態」的人對這種報酬並不滿意,反而容易定睛在 30%、50%、100% 的報酬。
遺憾的是,為了追求高報酬,他們很容易做出危險的投資行為。例如,買 2-3 倍槓桿型的 ETF;或者貸款投資;更糟的是,被高報酬的詐騙商品謊言所騙。
延伸閱讀:《為什麼公務員被騙機率特別高?謹守防詐3招保護一生積蓄》
延伸閱讀:《利率低可以借貸投資嗎?借貸謹記「三個 3」 原則》
恐懼虧損心態
家庭背景極端保守或家教嚴謹,例如從小被教導「這個不行」、「那個不准」的投資人,可能擁有「害怕失敗」的投資心態。
這導致他們不願意面對股市的常態波動,抱有「股市很危險」、「投資很危險」的觀念,只選擇相當保守的產品,如定存、儲蓄險、保本型基金、甚至房地產。
這類投資工具的問題是長期下來收益微薄,甚至跑不過通膨。
延伸閱讀:《高利率活存有多高?錢放銀行真的會增值嗎? 》
延伸閱讀:《投資小白看這裡!4篇文章讓你比10萬人更會投資:考生篇》
延伸閱讀:《有錢人都炒房、用長皮夾?上億有錢人帶你破除致富3迷思》
還有更多投資心態等著我們去挖掘
以上舉的例子比較簡單,然而投資心態並沒有那簡單,錯誤的投資觀念也不只三種。
包含國人喜歡逢低買入、All in、排隊搶購等等容易造成投資虧損的行為,都值得一一探討。同時,儘管有類似的投資行為與觀念,每個人後面的投資心態也不盡相同。
如何調整自己的投資心態?
我認為要找到自己的投資心態並不容易,第一步是「覺察」,意思是:發現自己有這種傾向。
如何覺察自己的投資心態,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 每天寫交易日誌:紀錄自己的每一筆投資紀錄,包括市場動向、決策過程、心理狀態和最終結果,幫助自己在未來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我在另一個部落格每天會紀錄指數與投組表現。
- 跟市場保持距離感:雖然我每天紀錄數字,但我不會在意短期波動,避免被市場牽著走。適度「登出」或「離線」,有助於保持冷靜和理性。即使短期回檔修正,也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有助於我們長抱資產。
- 閱讀好書:我經常閱讀一些好書。讀對了書,就有可能拯救一生。例如《漫步華爾街》、《致富心態》、《當代財經大師的獲利真相課》等,都足以打破我們舊有投資觀念,再慢慢去察覺自己的觀念出自何種心態。
- 反思檢討: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和心態,檢討哪些決策是受到情緒影響的、哪些是自己也說不上來的財務決策,然後對這些行為細細深究。
總結
投資成敗不僅取決於我們的投資工具,更容易受到投資心態的影響。覺察和調整自己的投資心態,是提高投資績效的重要一步。只有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實現財務自由和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