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何幣安的市占率是最高的?CZ 做對了什麼事嗎?
CZ 趙長鵬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幣安的成功與他的跨域優勢脫離不了關係。
我們大致可以從幾個面向來探討:
- 中國人血統的狼性
- 民主國家的自由
- 東京證券所工作經驗
- 彭博社工作經驗
- 高頻交易軟體開發經驗
- 在各國分散風險
- 區塊鏈領域的先驅
- 時運和背景
CZ 的多領域優勢
成為頂尖人才有兩種路徑:
- 成為單一領域的 1%。
- 成為跨領域的前 50%:若為兩個領域,則為前 25%;三個領域,則為前 12.5%;四個領域,則為前 6.25%。
可想而知,成為頂尖的 1% 極度困難,後者相較之下比較容易,而 CZ 剛好符合這種跨域優勢。
CZ 結合東西兩方國家的優勢
CZ 在血統上是中國人,因六四事件的緣故,11 歲時 CZ 全家遷到溫哥華,所以國籍是加拿大人。
我們對中國人的印象之一就是「狼性」,這種中企的野蠻式生長若放在民主國家,可以產生很大的威力,至少在前期搶市占率是比較容易的。
反觀台企,美企,相較之下在發展上比較循規蹈矩。不是不好,只是在短兵相見時,很容易被蠻勇的中企打得退避三舍。
再加上民主國家的法規比較透明,只要懂得遵守遊戲規則,中企也能在民主國家佔有一席之地。
CZ 有分散風險的概念
CZ 一開始在上海成立幣安,在中國禁止加密貨幣後轉到日本,然後又轉到馬爾他、百慕達、澤西等地方,漸漸遍佈到歐美地區。
可以看出 CZ 雖然從上海起步,也會在各國布局,然後因應當地法令變遷總部,不只在分散風險上是一位好手,應變速度也很快,好像沒有沉沒成本一樣。
另一個相反例子就是馬雲,雖然阿里巴巴獲得巨大成功,可惜根留中國,導致他有理想、有抱負又無法伸展,反而被黨嚴密監管;若幣安的洗錢法案是由中國審理,結局就是幣安收歸國有、CZ 人間蒸發吧。
延伸閱讀:《幣安要GG了?重罰1358億、老闆換人背後的邏輯》
CZ 結合傳統金融和區塊鏈
CZ 學生時代在麥當勞打過工,大學畢業後進入東京證券交易所,開發配對交易訂單的系統,又彭博從事過期貨交易軟體開發,然後到上海創業開發高頻交易系統,創業 8 年後因緣際會接觸比特幣,才創辦幣安。
看得出來 CZ 的職涯路徑相當多元,總體結合了傳統金融、高頻交易與區塊鏈等元素,這讓他有跨領域的眼光,將區塊鏈的效率轉到傳統金融,將傳統金融的監管機制套用到區塊鏈世界。
延伸閱讀:《斜槓其實超沒效率?關注這3點才能高效斜槓》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其實也能抗跌?配置5%加密貨幣的神奇威力》
CZ的背景和時運
有些優勢我們可以學習,有些優勢則不行。
CZ 小時舉家遷移到加拿大,大學畢業又到東京證交所工作,然後進入彭博社做軟體開發,這種生涯路徑,若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優勢,常人很難複製。
再加上時逢區塊鏈蓬勃發展,而 CZ 願意放下已經創業8年的公司,甚至賣房變現全部投入加密貨幣的世界,可以說是人生一大賭注。
家庭背景、時機點、豪賭,這些優勢只要缺少一樣,幣安恐怕也沒有今天的規模。
總結
幣安成就斐然,和 CZ 的跨域優勢、時機、運氣、背景等脫離不了關係。
我們能留意 CZ 做對的地方,看看哪些地方能相仿,例如跨領域學習、整合跨域專長等,或許能得到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