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你是不是知道 2023 年債券會大跌才不推薦人買?
我本來就覺得債券不好,而不是預測債券再「某個時候」會大跌。事實上,債券無時無刻都在波動。
對投資人來說,債券是一種借貸工具,投資人購買債券,就等於借錢給發行機構,並在約定的時間內收到利息和本金。
然而,絕大多數人以為債券的淨值如銀行活存般恆久不變,實際上債券的價格會受到市場利率、信用評等、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
具體來說有 6 大因素:
- 債券年期。
- 信用評等。
- 利率。
- 通膨。
- 經濟。
- 戰爭。
年期是債券的槓桿
債券年期是指從購買債券到到期日的天數。
債券年期越長,其價格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越高。當利率上升時,長年期債券的價格會下跌更多;當利率下降時,長年期債券的價格會上漲更多。
因此購買的債券年期越長,變數越多,風險越高,而年期是債券購買者唯一能掌握的變因。
延伸閱讀:《長天期債券不要碰!影視霸權賺10倍依然殞落的故事》
信用評等與債券價值成正向關係
信用評等是評估發行機構償還債務能力的指標。
信用評等越高,表示發行機構違約的風險越低,債券的價格也就越高;反之,信用評等越低,債券的價格就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中國許多 A 級房地產債券,信評已經降為 C 級。如碧桂園的債券評級從 B1 調至 Caa1,足見對岸經濟崩壞的程度,這也是當時債券購買者始料未及的。
利率與債券成反向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成本,包括國家、法人及個人的借貸都包含在其中。
當利率上升時,新的債券發行利率也會上升,導致低息率舊債券的價格下跌;反之,當利率下降時,新債券發行利率會下降,導致高息率舊債券的價格上漲。
多數人都在認為聯準會近期會降息(降利率),這種想法多半來自「升了就會降」的直覺性思考。
遲早會降息是沒錯,問題是:何時降?降多少?這些是無法預測的。
通膨與債券成反向
通膨會侵蝕債券的購買力,也會影響利率。
當通膨上升時,Fed 會升息試圖使利率保持中性,讓利率扣除通膨率後保持正值,但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反之,當通膨下降Fed降息時,也會導致債券價格上漲。
2022年中之後最多人下注的,就是賭 Fed 會降息,希望能賺得債券的價差。問題是通膨壓不下來,Fed 有不降反升的跡象,那該怎麼辦?
經濟與債券同時成正向、反向
在正常情況下,經濟越好,股市表現越好,熱錢將湧入股市,而債券表現越差,成反向狀態。
然而極端的經濟崩壞也會影響發行機構的償債能力。當發行機構違約的風險較低,債券價格會上漲;反之,當經濟雪崩時,發行機構違約的風險較高,債券價格會下跌。
因此經濟對債券的影響較為複雜,聯準會又必須預判經濟和通膨,債券購買者又預判聯準會,經濟與通膨又取決於市場,導致無止盡的互相預判。
戰爭與債券同時成正向、反向
戰爭是一個極端但重要的因素,會帶來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在正常情況下,他國的戰事會導致投資人避險情緒上升,避險國的債券價格上漲。
另一方面,戰爭也會導致政府增加債務以資助軍事開支,這可能會影響參戰國家的信用評等和債券價值。
總結
債券的價格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只有債券年期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其他因素,如利率、通膨、經濟和戰爭,都無法預測,甚至連信評都會在中途調整。
單以「正向」或「反向」論之只能幫助理解,用單一指標來看投資,視野總是偏廢。因此,債券是一個看似簡單、實際複雜且變數極多的商品,不如投資人想得那麼單純。
總之,我們在投資債券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盡可能選擇短天期且信評良好的債券,並避免在總資產放太多比例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