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為什麼很多國外的投資理財商品都比本土還要好?
國內的金融創新不如國外,連理財商品也輸別人一大截,原因總歸一句話:
立法怠惰。
立法怠惰使台灣的金融面臨一些窘境:
- 資金門檻高,有想法的人難以實現。
- 害怕罰款,有資源的人無法放手創新。
- 無法在區塊鏈產業占有先機,也無法阻止人們在其中受損。
立法怠惰如何阻止金融創新?
或許是為了管理方便,也或許是某些不知名的原因,金管會只想管理銀行。
也就是說:
無論存款、放款、換匯、投資、保險,都只有銀行可以做。
這也是為何本土許多保險公司背後都有銀行和金控集團的原因:這些生意只有一定財力的人可以做。
這些過於僵化以及配套措施不足的金融法規,美其名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實際上衍生出許多問題。
- 有創新能力的人資金不足以成立銀行,無法落實金融創新。
- 銀行過於龐大的體系,導致它不易轉型。
- 法規限制多,這導致金融機構在開發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時,往往擔心受到處罰,不敢大膽創新。
以第三方支付方面的金融創新來說,台灣就卡了非常久。本土除了藍新和綠界在公司行號的知名度較高以外,Apply、Google是美國的,Line 是日本的,直到 2018 年才有街口支付。
可以說台灣金融創新的落後,與制定相關法規的人有很大的關係,責無旁貸。
為何金融創新的落後不是來自其他因素?
有人說:「台灣太民主、太自由,不像對岸政策一呼百諾、如臂使指。」
但是,美國更民主、更自由,應該沒有人否認他們在金融創新方面比台灣進步,像是 Firstrade 等平台,在美股股民眼中就非常知名。
有人說:「美國金融比我們創新,是因為歷史比我們悠久。」
但是,中華民國建國時間是 1912 年,以色列復國時間在 1948 年,比我們晚了 36 年,現在人家那個以曠野著稱的國家有風靡全球的 eToro 平台,剛推出時還有別出心裁的「史蒂夫/戴夫」廣告。
有人說:「台灣金融創新能力不足,是思想不夠開放,沒有創意。」
但是,對岸的思想受到嚴密控制,他們有微信、支付寶、餘額寶、陸生金等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創新幅度遠超台灣。
金融創新案例: Wise 的崛起
最近有個重塑品牌形象的金融科技平台 Wise ,之前在《阿共會打來嗎?44年來阿共不出手的原因:應對篇》有介紹過。
Wise 兼具收支、換匯、跨國使用、刷卡、理財等五種功能,就相當於把一間銀行放在手機裡,可以在全世界使用。
以台灣目前保守的金融相關法規,多半很難成立出和 Wise 類似的平台。
金融創新案例:日本在區塊鏈管理的積極性
FTX 倒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唯有日本倖免於難。
原因在於日本很早就知道區塊鏈將是未來趨勢,不但積極制定出足以保護消費者、投資者的法規,也鼓勵區塊鏈業者取得牌照、多多創新。
相關報導:
當 FTX 有不良消息傳出、還沒釀成災害時,日本當局就出手內控了;同時日本的 FTX 用戶資產與 FTX 的破產程序是分離的,可見日本對區塊鏈治理的積極性和完善性。
總結
台灣不只民主、自由、科技水平頗高,也不乏創新人才,可惜當局立法怠惰,在金融創新的地方始終裹足不前,歐美、對岸、甚至復國沒多久的以色列都遠勝台灣,是相當可惜的。
這也間接導致許多追求效率的投資人寧願往海外投資,也不想把錢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