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我常聽到許多投資人在市場10年、甚至20年,都沒辦法達到老師現在的生活呢?

因為多數人的投資藍圖是錯誤的:

  • 相信高配息基金能讓他們用利息過生活,沒想到本金越來越少。
  • 相信當沖或波段能讓他們短時間賺到錢,沒想到十賭九輸。
  • 相信銀行或政府能讓他們養老,沒想到實際上錢越來越少。

錯誤的認知會導致錯誤的投資藍圖,進而影響老年生活,逐漸變成國家的負擔。

而我的投資藍圖剛好相反。

錯誤的投資藍圖

故事的主角是小明,他是一個典型的台灣投資人,勤懇踏實,認真工作,努力存錢,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投資藍圖跟一般人一樣,而且在財務知識方面沒有與時俱進。

35歲的投資藍圖:靠高配息領利息

小明從小就相信長輩口中的「高配息投資」:

只要把錢放在高配息的商品,以後就能靠利息過生活。

於是小明 25 歲出社會後,認真工作 10 年,好不容易存了 100 萬,買了一檔高配息基金,年配 10%,然後認真工作。

第一年,他領了 10 萬,小明很滿意;第二年,小明領了 9 萬;第三年,小明領了 8 萬……當小明覺得不對勁時,已經 5 年過去了,第 5 年小明只領了 5 萬。

他這時去看自己的資產,怎麼越領越少,發現原來是「淨值」減少了,每年以 10% 遞減,想說「股市波動是常態,後續一定會漲」,於是總共放了 10年,最後配息加上淨值,10 年總報酬率為 0%。

延伸閱讀:《台灣人很愛高配息基金?揭露配息4大來源》

45歲的投資藍圖:靠當沖賺一波

眼看年輕時打拼的辛苦錢根本沒成長,從此小明不再相信長期投資能賺到錢,再加上自認為年歲已長,應該要靠短期投資賺一波。

於是小明報了各種課程,學習各種技術分析、產業分析、基本面分析、總體經濟分析……,看著教課老師常常「神預測」,心想自己那麼聰明,一定也做得到。

每天小明早上就會看盤,在股市殺一波,然後去上班。無論賺還賠,小明無論上班還是下班,心心念念的就是他的盤。

有志者事竟成,幾年後,小明的操盤技術越來越純熟。

某天,股市動盪不安,小明發現一個大家都沒看到的指標,很有機會讓本錢翻好幾倍,他很有信心,於是他請了假在家操盤。

沒想到他誤判情勢,這筆錢血本無歸;小明不死心,融資、槓桿全用上,使出渾身解數,奮鬥一整天,錢卻也拿不回來。

兩天後,股市再度回到原貌,而且再創新高,小明的心卻已槁木死灰。

延伸閱讀:《99%勝率也沒用?看盤交易460次的結局》
延伸閱讀:《真有少年股神?如何在投資避免倖存者偏差》

55歲的投資藍圖:靠銀行和政府養老

10年後,已經 55 歲的小明大澈大悟,不再相信投資,把過去所有投資藍圖丟到一旁,體悟到「私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生境界。

他決定把錢全部存在定存,專心工作,再也不管跟錢有關的事,決定靠老人年金過活。

沒想到實質利率為負值,通膨正一點一點吃掉他僅有的積蓄……。

最後 65 歲的小明只願意把選票投給看似照顧老人的政黨上。

延伸閱讀:《高利率活存有多高?錢放銀行真的會增值嗎? 》

正確的投資藍圖?

人生有多少個 10 年?多少個 100 萬?

如果因為錯誤的投資藍圖,讓自己到老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貧如洗、兩袖清風」、「莫道黯然銷魂處、何處柳暗花明」,那不是很可惜?

正確的投資藍圖應該是這樣:

  • 專注總報酬,不只關注配息帶來的收益,更要關注資本利得和複利的效益。
  • 專注於不交易,緊緊抱住,長期投資。不輕易離開市場。
  • 學習多角度思考,提高每次決策的品質。
  • 盡可能投資自己,且學習判斷知識的品質。
  • 盡可能分散風險、多元配置,成為管理風險的專家。

延伸閱讀:《不要詐騙!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不要買爛標的!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
延伸閱讀:《不要有錯誤投資觀念!白手起家 25 年投資精華系列(上)》

總結

典型的「高配息基金」+「短時間當沖」的投資藍圖顯然是錯誤的,很容易讓投資人漸漸變成所謂的「下流老人」。

投資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致富或花天酒地,而是為了讓自己老時有足夠的錢可運用,維持健康和快樂的生活。

不滿意投資績效?

歡迎訂閱電子報!

每周調整投資觀點,盡早財務自由!

We don’t spam!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